RSS

轉載:早就說過「不要採計在校成績」了嘛![高雄市教師會E報]-十二年國教相關訊息

KTA-e報-第362報

在歷經全國七場公聽會之後,教育部終於「政策大轉變」,從原先公布「109年,國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到20萬人以下,十二年國教才完全不採計在校表現,之前則部分採計在校表現」,前天(12日)終於重新公布:「103年起,十二年國教,除三成國中畢業生考試入學,另七成免試入學將完全不採計在校成績,未額滿學校可直接登記入學,但額滿學校採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或由國中適性輔導學生升學。」理由是:「社會氛圍卻都希望免試入學能一步到位」。
 

  本會曾於各項會議一再主張,免試入學不應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並指出「採計國中在校成績的三大缺點」:
  1.
原本一次(或二次)基測,變成國中5學期共15次段考及無數次小考,學生的考試壓力不減反增;衍生的效應如
    (1)學生及家長對分數更加斤斤計較。(2)更多的補習,包括藝能科。(3)更多的人情關說
  2
國中同學(不論同班或不同班)從「同窗好友」變成升學競技場的「敵人」,學校成了殺戮戰場,同儕友誼破壞
    殆盡

  
國中教師在升學上的角色,從單純的「教練」變成「教練+裁判」的混亂角色;老師「為某學生加強輔導」極可
    能被質疑為「打擊其他學生」

 

  今年年初,本會在參加過5次高雄市教育局召開之「樂學計畫推動工作小組會議」之後,發現「樂學計畫」最核心的問題–採計在校成績,教育局仍無法接受本會建議,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因此,110日,本會發出聲明退出後續會議,以示抗議。(見本會電子報:KTA-e報】我們不願接受「樂學計畫」的毒藥~「採計在校成績」
 

  但本會也知道,真正的問題在教育部!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教育部停止2007年蘇貞昌內閣推動的「12年國教」,而改推「擴大免試升學方案」;而原匡列「三年400億」之經費亦告暫緩。於是,12項子計畫22個方案(後修正為13項子計畫23個方案)中最花錢的「充裕各縣市高中職就學機會」、「公立高中職均優質化」、「落實並強化國中小補救教學」均受到延宕;以致於「優質的社區型高中」仍處於僧多粥少的局面,要做到充分的「學區分發入學」仍屬奢望。
 

  如今,教育部終於在民意的壓力下「幡然悔悟」,本會願意給予肯定。但本會也要提醒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是中央政策,教育部不可以心存投機,把財務責任都往地方政府推。尤其前述的「充裕各縣市後中就學機會」、「公立高中職均優質化」、「落實並強化國中小補救教學」,更應以依各縣市財政能力給予充分之補助。其次,自99學年全面實施的「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方案」,教育部也應儘快建立制度,有效監督私校的辦學品質。總之,「不採計在校成績」仍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否則,各種質疑恐怕仍難以排除!
 

■新聞聯絡人:高雄市教師會政策中心主任 任懷鳴0935831903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載:台北市教師會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卷

此問卷為台北市教師會版權所有,應該只限於該會會員方能填寫。
內容可作為教育界對十二年國教的意見參考

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spreadsheet/embeddedform?formkey=dDBYUlVpNk9scGhVcHRMMUc1SFplaXc6MQ

台北市教師會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卷

教育部公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草案,預計將於8月底前定案公布,並於103學年正式實施。 台北市教師會因應此重大政策之改變,針對方案中部分議題重新設計線上問卷,藉以收集會員意見凝聚共識,形成本會專業立場並據此發聲。 煩請會員老師於6月21日(週二)晚上12時前填答完畢,謝謝您的協助! ※因近期政策改變,故本線上問卷部分題目已與5月底之紙本問卷不同,敬請已填過紙本問卷之會員也能再次協助填答,感謝您!
*必要












技術提供:Google 文件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載:教育論壇: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羅德水][2011/6/8牛奶瓶報報]

2011/6/8牛奶瓶報報

【台灣立報教育論壇】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

高雄縣市合併,基層教師怨嘆,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評鑑視導一大堆,

很多是為評鑑而評鑑,為視導而視導,根本不顧基層行政及教師的負擔和感受,只讓人覺得官僚和威權!

我們真的建議,教育局應該提升自己的行政和教育專業,將多如牛毛的評鑑、訪視、督導進行整合、簡化和e化,不要接到上級公文就往下丟,大型學校都不勝負荷,更何況是中小型學校!

100年05月17日,羅德水老師在台灣立報的教育論壇發表文章:【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或許值得大家借鏡與省思!

轉貼1000517台灣立報的文章:

●●●1000517台灣立報: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
================================================================================
教育論壇: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
台灣立報 2011-5-17 22:45 作者:羅德水

就在越來越多大學教師挺身控訴大學評鑑如何傷害台灣高教之際,家長組織、校長團體卻加緊推動教師評鑑入法,特別是在各基層工會陸續成立後,家長聯盟更以公開信要求國、民兩黨表態,所持理由不外是教師評鑑可以提升教育成效、可以處理不適任教師、多數教師本身都支持教師評鑑、連大學教師與法官都要評鑑憑什麼中小學教師獨獨不必評鑑等。

追求績效 強加基層責任
按照支持者的講法,彷彿教師評鑑有如一劑具有神效的萬靈丹,服用以後台灣的教育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僅此一端,評鑑背後所反映出的績效主義與速成思維表露無遺,實與強調樹人不講究速效的教育本質格格不入。

無可諱言,一國一地之教育良窳,教師當然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更取決於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取決於教育法制是否健全?教育政策是否專業可執行?甚至取決於家長與社會對教育的認知及態度。

教師評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去正視錯置的教育經費,不去修正落後的教育法規,不去檢討錯誤的教育政策,不願意秉持專業與家長對話,不願意正視整體社會日益扭曲的教育價值,而只是一味將教育成敗簡化成教師責任,就彷彿只要實施了教師評鑑,台灣所有的教育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基層教師幾時擔得起這樣的責任?誠如我們所共見,基層教師的呼喊,既無法增加教育經費的投資,也改變不了不當的經費配置;就算教師組織努力把關,大多時候,教育官員仍然寧願媚俗地制訂違反專業的政策,教師對教育固然重要,但在台灣,基層教師多數時候只能扮演執行官定政策的工具性角色。

推動或是箝制教師成長
或者,我們暫且假定非實施強制評鑑否則無以救教育,那麼,接著就必然要面對教師評鑑的第二個問題,究竟教師該要如何評鑑?通過什麼樣評鑑指標的教師才是所謂適任的教師?要談教師評鑑入法,不能不先回答,入法的是形成式的評鑑?還是總結式的評鑑?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形成性評鑑乃在於透過評鑑機制,達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目的,總結性評鑑則與教師之績效、考核連結,目的在於獎優汰劣。

職是,即便評鑑非推動不可,總要先確定到底是實施形成性評鑑或是總結性評鑑?才能接著談評鑑的內容與指標,而非如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所宣稱的,先將教師評鑑納入教師法並明訂時程,「以使各方願意積極研擬評鑑內容」,持平來說,這樣的推動方式除了坐實為了評鑑而評鑑的批評外,全然無助於化解歧異。

確定了評鑑的種類,評鑑的指標、具體的內涵、實施的程序,又是另個問題。不妨這樣思考,如果評鑑真如官方所言廣受支持,多數中小學教師究竟在反對什麼?要化解教師的疑慮,教育部或許應該正視這些問題:

教育熱忱如何評鑑?勇於抗拒錯誤政策,究竟值得表揚?還是必須淘汰?是要鼓勵教師多與學生互動?或是埋首報表?目前屬試辦性質的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實施迄今其評鑑結果能否如實反映教師專業?參與試辦計畫的學校與教師之專業提升了嗎?有什麼足堪信任的指標或數據讓我們相信,已經參加試辦評鑑計畫的教師,要比那些尚未參加或因疑慮而拒絕參加的優秀?

即便國人皆曰教師應該接受評鑑,也不表示在尚未釐清為何評鑑如何評鑑前,就要推動評鑑入法,大學評鑑的傷害是現在進行式,十多年來,危害深遠的各項教育政策也還殷鑑不遠,誰來保證為評鑑而評鑑,不會是另一場災難?

(教師)

▲2009年4月7日《親子天下》針對全國中小學導師及校長進行「全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意願調查」,結果顯示,近6成導師同意「教師應接受評鑑」,但反對把評鑑與升遷、敘薪結合。(圖文/本報資料室)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7210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tw/maillist/maillist.aspx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kcta.org.tw/milkping/milk.aspx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春風化雨,還是專業倫理?—新時代的教師角色[廖元豪]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4,&job_id=173452&article_category_id=17&article_id=97986

春風化雨,還是專業倫理?—新時代的教師角色

文 / 廖元豪教授 【台灣法律網】

最近為了「教師組工會」以及「教師工時制」的爭議,大家又開始討論起「老師」應有的角色。支持者與反對者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然而,這些爭議其實涉及了最根本的問題:當教師從「經師人師」逐漸轉型為「專業人員」的時候,我們該怎樣期待他們?

從前,學校教師是一種很受尊重的行業。雖然不像古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社會、家 長,以及學生期待中的老師,都是全能全職全能的「經師人師」。孩子在學校,就是「老師負責管教」的範圍。即便下課後,也還是要遵循老師以及學校的指導。在 家裡不聽話的小孩,到學校都很聽老師的話。爸媽捨不得打罵的孩子,學校老師照打照罵,家長幾乎都沒有意見,還會感謝老師幫他管好孩子。

在那個時代,雖然多數的老師都是師範教育體系出來的,但制度上並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也沒 有明確的管教界線。有的老師照本宣科,數十年如一日。但也有老師能夠甩開無聊的考試與課本,用自己的知識與熱情,讓學生愛死他的課。從前我在師大附中的歷 史老師剛華民,光是「楚漢相爭」就可以講古超過一個月,聽得學生如癡如醉。但期中考試到了,進度怎麼辦?他一句話「你們自己讀」…沒有任何人抗議。

「輔導管教」更是各顯神通。漫畫或電影中那些為學生赴湯蹈火的「極道鮮師」「麻辣教師」, 的確曾經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正常的老師,也會使用各種五花八門的方法:從溫情鼓勵到藤條伺候,用江湖義氣或吃喝玩樂,都有可能。教學、管教,都充分 顯現出老師個人的風格。當然,對學生好壞完全視而不見,自顧自的老師也不少。

在那個時代,「當老師」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當時的社會雖然封閉而威權,但對於老師在工 作上的權利義務,大致上沒有太制式的要求。沒有「教育基本法」與「教師法」,正顯示了那個「充分信任」的氛圍—談「法律」多傷感情?而在那樣的結構下,談 「工時」、「工會」,甚或「勞動條件」簡直是侮辱!老師不是拿薪水的雇員、工人,而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

但是,時代在轉變。在民主化的台灣,各種權威都逐漸解體。不只是政治領袖在選舉風潮下愈來愈平民化,從前鮮少受到質疑的警察、公務員、軍人,乃至醫生等行業,都不斷地接受公眾的檢驗。老師自然也不能例外。

許多老師不習慣這種變化,因為他們找不到這個時代該有的「分寸」,發現自己動輒得咎。舉例 來說,如果王大胖經常上課時搗亂秩序,老師除了一再說「王大胖坐好!」這種廢話外,還能怎樣?依法,老師雖不能體罰,但仍有許多管教處置或懲處手段,亦可 請學務處把人帶走。嚴重時甚至可以要求家長暫時帶回。但有幾個老師會這麼做?如果學校對這個學生懲戒,或要家長帶回,可能家長、民代,甚至媒體就會來施 壓,說學校、老師不懂「輔導」。可是,老師如果沒做適當處理,那王大胖經常干擾其他同學上課的行為,也會引起其他家長公憤,跑來學校抗議這個老師—而非抗 議王大胖的家長。

這種「管也挨罵,不管也挨罵」的情況天天出現在校園。結果就是老師與學校只好祈禱自己祖上 有德,不要在班上碰上怪咖、事故,與怪獸家長。甚至有些優良老師因為不想惹事,一再容忍,卻在某一天忽然爆發,而變成輿論與教育局嚴厲指摘的「不適任教 師」。每當看到這些案件,真是既為法治不彰而難過,又為這些在轉型期父子騎驢的老師心疼。

會造成這種局面,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教育主管機關、家長、媒體、一般公眾)也跟教師一樣,都還沒習慣這種「轉型」。所以,才會一方面拿「現代民主法治」的原理來要求老師,另一方面又期待他們擔任「無私奉獻」的角色。

要知道,現代社會的老師,就跟醫師、公務員一樣,都只是在職業崗位上工作的「有限責任勞工」。他們要遵守「專業倫理」,但相對的,國家社會也要能夠提供認真工作的誘因與控制制度。沒有人能要求他們「奉獻犧牲」。

然而,我們的社會到現在還在用前現代的思維,要老師「春風化雨」,對醫師期待「仁心仁 術」,要求公務員「夙夜匪懈」......所以這些人談待遇、談罷工、談勞動條件、談休假、談權限義務範圍,都被看成逃避責任?!這種泛道德卻不講專業倫 理與制度的思考不改,老師們就繼續手足無措。

試想,如果老師的「責任」是無限延伸的,那「權利(權力)」呢?家長、社會公眾怎麼能要求 老師不能體罰、不能罵人、不能搜索書包、不能沒收書本玩具、不能多留學生兩小時、上課要政治中立、記過要正當程序......的同時,卻還要期待「全人教 育」?還要學校負責管教學生在下課後,對救護車比中指的行為?

更糟的是:在要求教師們「守法」的同時,台灣現行教育法制卻粗糙不堪。許多規定非常模糊, 而且僅有行政命令的位階,根本不足以確保「守法老師」豁免法律責任。而一旦「出事」,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通常會很快撇清—即便這位老師完全依照教師法與學 校訂定的「輔導管教辦法」。自認守法的老師,卻要獨自面對怪獸家長、民代、輿論,乃至司法,真是情何以堪!

總之,大家公平些。要老師不計工時,犧牲奉獻,那就不要動輒抗議訴訟找媒體;如果要拿法令 制度社會要求綁著老師,那就不要怪老師們斤斤計較權利義務工作條件。另外,教育主管機關應該擔當起修訂法令與宣導的責任,更應在懲處不良教師的同時,力 挺、鼓勵所有遵守法令的老師,讓他們免於不當的干預。畢竟,他們就算不是經師、人師,也還是教育「專業」工作者啊。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載: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問題[2011/6/2牛奶瓶報報]

【2011/6/2牛奶瓶報報】


【教師來信】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問題

國中教師來信,反應中小型學校教師員額編制問題,這問題不是9班加1人可以解決,甚至9班加2人也補不了,教育局對中小型國中的教師編制,應該有更全面的考量和規劃才是,尤其這些學校大都是偏遠或原住民地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不能苛刻這些弱勢地區的學生!

轉貼1000530的來信:

--------------------------------------------------------------------------------
寄件者:OOOOOOO
寄件日期: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下午 3:47
主旨: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問題

劉理事長您好:

很冒昧跟您反應一個問題,國中教師編制是班級數*2,雖然目前傾向有九班加一人的提高編制,但是依課程來看,國中一、二年級每週34節,三年級每週35節,這樣的節數幾乎是一位導師加一位專任老師的每週授課節數,換句話說,每班兩個教師:一個導師、一個專任,可是學校的教師編制卻包涵各處室的兼任行政教師。

以本校明年約20個班的編制來說,教師40人有20個導師,剩20人要有專任教師的節數才能把全校各班節數消化完,但是有4個主任,每人4節,差16*4=4節,有9個組長,每人10節,差10*9=90節,若在加上其餘可減授節數的部份(輔導教師、教師會長...),全校約有180節的差額,大概要再加9個專任教師才能消化,絕對不是九班加一人可以解決,以這種狀況來看,幾乎國中的編制需要每班2.4~2.5人才夠!

以OO國中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公車班次少),沒提供宿舍,要聘兼代課教師非常不容易,本以為經濟不景氣,應該會很多人來應聘,可是現在的年輕大學生似乎有更好的規劃,到開學了,卻還是常常聘不到兼代課教師,最後的結果總是學校老師兼了一大堆課,還被教育局主計室酸說,學校教師人數滿編,怎會有那麼多的代課鐘點?搞得好像老師很喜歡代課的樣子!唉!真是誤會大了!

這樣的現象,教育局不知是否知情?
不好意思,耽誤您的時間,謝謝您!

OOO 2011/05/30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tw/maillist/maillist.aspx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kcta.org.tw/milkping/milk.aspx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