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轉貼:不要讓美國的教師當代罪羔羊[作者:Randi Weingarten。譯者:吳南嬿]

重點摘要如下
教育責任移轉到教師身上。可嘆的是,這樣的想法忽略兩點:一是學校主管本身的責任。二是學生的成功事實上受諸多因素影響。

學校主管的責任並不是僅要求別人負責任和表現優良,他也應確保教師擁有足夠的資源,以幫助學生成功。

合作至為重要
偉大的教師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教師需要工具和支持
高品質固然重要,但那只是開始
要創新和模仿
我們接受並期待責任,但我們也要求分擔責任
教師不可能獨立完成此艱鉅任務
我們一定要把大眾留在公立學校


引用自

臺北縣教師會電子報
臺北縣教師會電子報 本期發刊日:西元2010年10月28日,10:26:01

目前因為少子女的因素,家長都非常重視教育,因此開始提出種種訴求,包括提升公立學校教育品質、教師評鑑、加課等等,校長們無獨有偶,也頻頻提出校長有責無權、校長應有更大的權力、讓老師參與會議的比例降低、應全面推動教師績效責任等等,一時之間教師似乎成為所有政策推動不成功的代罪羔羊。如同目前臺北縣強力全面推動的活化課程,不僅忽略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也未能尊重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主事者還要到處跟家長抱怨與放話:「這是一個好的政策,如果實施的不好,都是執行者--教師的問題。」

許多進教育政策的推動,是因為基層教師堅守崗位,努力尋求解決方案,才不致發生嚴重的問題,但是當問題一一浮現,基層教師的努力不僅不被看見,還往往被拿來當成政策失敗的代罪羔羊。

正如美國教師聯盟提出:不要讓美國的教師當代罪羔羊,臺北縣教師會這裡也要呼籲:不要讓臺北縣的老師當代罪羔羊。檢附美國教師聯盟AFT所發表的文章供參。

大家應該省思的是如何合作,而不是打擊基層教師,懇切期待不要讓台北縣成為對老師最友善的城市。

Randi Weingarten:不要讓美國的教師當代罪羔羊

作者:Randi Weingarten

2010/10/17

上星期的這個版面,有一群學校主管發表一篇有關整修美國教育的宣言。雖然文中有崇高的改善公立教育的目標,但是,文中幾乎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只有一樣例外,那就是:把主要的責任移轉到教師身上。可嘆的是,這樣的想法忽略兩點:一是學校主管本身的責任。二是學生的成功事實上受諸多因素影響。

我們美國教師聯盟AFT對此提出不同的想法及做法--讓教師、學校主管、校長、家長和社區委員一起針對「如何給我們的孩子最好的教育」發表宣言。畢竟,學校主管的責任並不是僅要求別人負責任和表現優良,他也應確保教師擁有足夠的資源,以幫助學生成功。

教育孩子是一件複雜的工作,因為沒有單一方法可以提供孩子所應得的一流的教育。所以,要像那些表現優秀的校區和國家一樣建置有效的方式,並將有問題的部份做調整。

讓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對於如何建立優良的學校提出願景。

合作至為重要

在本月上旬,AFT集合了學校主管、官員和來自於全國35個學區的工會領導者對於成功的教育改革交換意見。雖然這樣的團隊合作和責任分擔不會成為頭版頭條,但是,它對於長遠的改變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在Lowell, Mass,教師與行政之間的合作,將學生的學習成就大大提升。而Hillsborough 縣,地區與工會領導者合作,全面整修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和評鑑。雖然各地區所採用的策略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成功都根植於合作,或是像一個工會領導者和他的地區學校主管所說的:「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紛爭。」

偉大的教師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正如該宣言所提到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從事教學工作。但是,該宣言漏掉了一個重點:新老師可以花時間來發揮他們的潛能,其他老師可以花時間來調整以改變他們的需求。AFT已與專家和教育學家合作,建立了一個教師發展和評鑑的架構,並已在超過50學區實施。它的目的是讓新進教師和不適任教師可以改進教學,也讓好老師得以更上一層樓,並檢驗出誰不適宜留在這個職場。有效的評鑑系統不但可以提供改進教學所需要的建議,也能夠提供鑑定不適任教師的客觀標準,解決某些人所說的終身雇用是否保護不適任教師的爭議。

這些學校主管在猛烈炮轟師培的停滯不前時,卻忽略了另一個嚴重影響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人員流動狀況。在美國,有將近半數的老師會在教學的前五年離開這個職場,這狀況讓美國的學校系統每年花掉70億美金。這麼高的人員流動也會讓教育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研究顯示具有3~5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其教學效能最強。儘管在教師正式開始其教學生涯前,應給予足夠的準備,支持好教師並將其留在教學職場,就教育面和經濟面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事。

教師需要工具和支持

如果缺乏有意義的專業成長機會、有效的課程和充份的工作條件,教師是不可能做好他們的工作的。AFT和其他工會努力做好我們自己的部份,但是,我們也與其他單位協調,以確保教師的需要。而這需要學校主管及校長的參與。他們有責任確保教師有足夠的工具讓學生表現優良。

高品質固然重要,但那只是開始

我們支持州共同核心標準方案。有36個州打算實施此方案。如果該方案能妥善實施,這些標準可以協助糾正過去有教無類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所造成的嚴重問題。這些嚴重問題包括:將課程窄化和過於強調對標準化測驗的準備。

不過,如果沒有相關訓練及評量的配合,以及讓教師和學生有時間準備並達到這些新標準,這些新標準是沒有意義的。

要創新和模仿

探索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分重要。不過,複製已證明不錯的計劃,也是必須做的事,因為在無數的改良教與學的方法中,我們要去看那些成功的案例,不管是公校、私校還是特許學校。我們也應該去學習那些表現頂尖的國家如:芬蘭去複製他們最好的方法。

我們接受並期待責任,但我們也要求分擔責任

責任是工具而不是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所有的孩子成功。但是,當責任而不是責任分擔變成目標,焦點就會轉移成「如何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在不斷地強調「表現」的時候,這些學校主管宣言漏掉一個重點,那就是每個人包括教師、管理者、由選舉而產生的行政首長、家長及學生--都應為孩子的教育和幸福負責。

教師不可能獨立完成此艱鉅任務

公立學校有義務協助所有的孩子學習,不管此學生的家庭狀況、母語或是家庭經濟狀況為何。不過,為了讓教育成功,教育工作者需要協助。在去年,在各行政區,每十名學童就有三名處於貧困中。

這就是為什麼像安全且豐富的課後安置計劃、健康服務和輔導是那麼地重要。

這正如Jonathan P. RaymondSacramento公立學校的主管最近所提出的:「我們必須停止將那些有多重肇因的問題歸咎於老師。而這些因包括不良的管理到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欠缺參與。我知道對教師而言,把每一個孩子教好是多麼地困難。我們需要付出同等的努力,並且給老師工具和支持,以讓他們成功。讓我們一起找到可行的方案,不要再讓老師當代罪羔羊了。」

我們一定要把大眾留在公立學校

強健的學校可以創造出充滿生氣的社會,而這樣的社會又可以幫學校興盛。我們孩子的教育不應倚賴某個單一族群,不管是管理者或是教師。家長,可靠的社會、企業領導者和其他部份對於成功的公立學校制度都很重要。為了確保每孩子皆獲得好的教育,社會上的每一份子都應是夥伴關係。

沒有個人至少投注我們一生在公立學校工作的人會對目前的教育感到滿意,除非我們已幫助所有的學生儲備好了未來知識經濟所需的能力。在此時刻,尤其是在我們一生中經濟衰退中最艱難時刻,會需要我們投入更多,而且要整個社會一起投入。

(作者為AFT現任理事長)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翻譯者:全教會外事部主任吳南嬿)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教育論壇:一山放出一山攔 盼教師工會為社會做出貢獻[羅德水]

羅老師一直都是教師權益論述大師,其論點與國際潮流接軌,富批判性。
教師傳統角色,一直是作為協助政府管理的社會化推手,習慣了灌輸價值以及符應統治階層的觀念;其實,我認為教師也應該如法國教師一樣,是引導新觀念的推手,是獨領風騷的意見領袖,當然,教師通常同時具有這兩種角色,只是光譜兩端程度不同而已,但我目前而言還是希望最好還是要有左派的批判和衝勁,而不是純粹作為政府馴化人民的工具而已。

引用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147

■羅德水

自立法院於今年6月1日三讀通過《工會法》以來,全國教師會與縣市教師會即積極展開後續會員教育與組織轉型工作。教師工會係 台灣教師運動的重要指標與努力方向,論其歷程,如果上溯自1987年8月23日成立的「教師人權促進會」始,已整整23年,若從2002全教會以組織工會 作為遊行訴求起算,時間也已經超過8年。

■教師工會禁令解除後,維護權益僅是教師工會的初級任務,未來教師組織面對的挑戰將更多。圖為全國產業總工會與全國教師會2007年4月23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調高基本工資,保障所得安全等6項訴求。(圖文/中央社)

對 一路關注、爭取教師組織工會並且始終努力不懈的朋友來說,《工會法》的修正,確實是台灣教師人權的一大突破,勞動法學界與工會幹部對未來台灣教師工會的發 展亦多寄予厚望。惟就整個教師運動的歷程來說,法製麵的解禁,非但不是運動的結束,反而是新階段教師運動的開始,而未來的挑戰更遠遠超過以往。

可以預見,未來台灣的教師工會勢將面臨以下挑戰:


法 製麵的再修正:雖然《工會法》已經解除對教師組織工會的禁令,惟檢視《工會法》、《團體協約法》以及《勞資爭議處理法》三法內容,仍有諸多條文必須進一步 檢討修正,教師組織應總結此前修法遊說的經驗與教訓,結合各進步社團的力量,研擬勞動三法修法版本,並在適當時機著手遊說下一階段的修法。


持 續與社會對話:應該看到,在教師工會進入籌組階段的此刻,社會上仍不乏敵視甚至醜化教師工會的言論;來自於學生家長的疑慮,更特別值得重視。檢視這些言 論,或來自對工會的偏見與誤解,或因為擔憂教師工會成立以後會影響學生受教權,無論如何,在在都需要教師組織積極與社會對話,教師工會不僅應爭取家長的理 解,未來更應在各種教育議題上,以具體行動贏得多數家長的支持與合作。


提昇素質,落實專業:無可諱言,不僅社會輿論 難以真正理解教師組工會的意義,迄今為止,就連組織幹部與學校教師,對教師工會的認識也還存在著各種過猶不及的想像。教師組織應持續進行教育,除了就法製 麵讓教師認識工會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方式外,尤應在教師工會與教育專業的關係上多做著墨,以翻轉所謂工會與專業對立的偏見。誠如我們多次指出的,維護權益僅 僅只是教師工會的初級任務,未來教師工會必須提升教師素質、捍衛教育專業、致力於改善教育決策品質,以維護學生受教權並提升總體教育品質。


關心公共議題,實現社會公義:教師組織是台灣社會素質最為整齊的知識社群,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所組成工會團體與專業組織,教師組織除了在教育領域深根,更應步出校園,結合進步社團,關心公共政策,實現社會公義。

1980 年代以來,台灣的教師運動基本上歷經「教師人權促進會」、「教師會」兩個主要發展階段,2010年6月1日立法院解除教師工會禁令之後,可以視為是台灣教 師工會元年,可以確定的是,在法製麵鬆綁後,未來教師工會的挑戰只會更加嚴峻,期待未來的教師工會,在克服艱難險阻之後,有朝一日能為台灣社會的進步做出 貢獻。

最後,以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與所有為教師運動與台灣教育努力不懈的朋友共勉。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教師)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