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
臺北縣教師會電子報
西元2010年12月24日,09:38:00
-----
英語教育的迷思 上
台灣立報2010-12-23 20:49 作者:王仙霞
■王仙霞
面對當前社會年幼學童學英語的這股巨大潮流,以及政府目前的英語教育政策,我內心一直在掙扎該不該發表這篇文章?我自知人微言輕,可能起不了什麼作用,可是不說出來又一直覺得良心不安。
看著我們的家長和孩子那麼辛苦努力投資在英語學習上,然而實質上的影響卻得不償失,讓我覺得好心疼。事實上民國90年左右,對於年幼學童學英語的盛行現象,國內不乏有學者發表文章提出警告。只可惜學者的發表常常是在學術期刊,試問有幾個家長會去看學術期刊?有幾個家長有機會去看學術期刊?家長接觸到的、耳濡目染的是每天轟炸、到處滿天飛的兒童美語和雙語幼稚園的廣告,家長恐慌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值得同情的。
如今愈來愈多的縣市政府卻因為政治考量,將英語教學往下延伸至小學一年級,這樣錯誤的教育政策,將會再次傷害我們的教育,過去的十幾年,我們的教育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整個教育已經生病了,實在經不起再次的傷害,真的很令人擔憂。
基於教育專業與教育良心,深覺自己有責任分享個人的學習經驗與研究結果。因此鼓起勇氣,希望藉此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幼童學習英語的不同面向和負面影響的深遠,更祈望能結合親師大眾的力量向錯誤的教育政策說「不」!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公費留學之前已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出國留學前對於我們的學生中文能力的降低深有所感,對於英語教學盛行的現象,也看在眼裡;但是,當時只是感受和看到這樣的現象,並沒有在意。直到我去英國留學,做完我的研究,才讓我猛然一驚,對於這樣的現象頗為憂心。
「兒童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這句話深植人心,大家普遍的印象和觀念都認為學習語言,愈早學習效果愈好,小朋友學語言的能力和效果優於成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觀念以及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造成今日兒童學習英語的盛行。然而,根據我的研究發現「兒童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是一個似是而非不精確的說法。這句話只是簡要說出了部份的事實,並沒有說出全部的真相。事實上,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是從2歲到青春期結束(約14歲)(Lenneberg,1967),而且學習語言除了語音部分(我們一般所說的發音)之外,還有構詞、句法、語義和語用部分等等。
綜合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習外語,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學習關鍵期,並非全部都是在6歲之前。多數的研究只支持在六歲之前語音的學習較佳,在以所學外語(在此指英語)為母語的人教導之下,確實較能習得字正腔圓的發音,說一口如當地人的所謂「標準腔調」的英語。但是關於學習外語的其他部分如句法、語意、語用等,反倒是年長的兒童或是成人佔優勢。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李櫻,在其所發表的〈幼兒外語學習的時機與方式〉一文中所說:「幼時要花上一整年才能學會的內容,到五、六年級之後或許不到一個月就學會了。」
從兒童發展的理論得知,兒童期(0到12歲)不但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也是許多其他發展的關鍵期啊!然而,每個人不論是大人或是小孩,一天所擁有的時間就是24小時,花在哪一方面的時間多,相對的就排擠其他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再者,如果兒童期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那麼又何嘗不是學習中文的關鍵期呢?我們的環境優勢是中文,不把握增強自己的優勢,反而一昧的去勉強幼童去學習另一種生疏的語言,這樣的做法聰明嗎?
另一個迷思是關於英語標準腔調的問題。如果我們仔細去思考,不難發現嚴格說來,語言的標準腔調是不存在的,腔調的標準或不標準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美國人說的英語和英國人說的英語發音腔調不同;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所說的英語腔調也截然不同,即使是同是英格蘭地區,北邊的英格蘭和南邊的英格蘭腔調也是有所差異。因此,同樣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究竟誰才是「標準腔調」呢?
況且,口說語言重在溝通,只要對方能聽得懂,了解彼此的意思即可,腔調有這麼重要嗎?為了一個不存在的「英語標準腔調」,縮減犧牲掉學童其他方面的學習值得嗎?另外也有些研究指出,某些成人的外語學習者,因為職業或是專業上的需要,在強烈的動機和需求之下,一樣能習得一口字正腔圓所謂的「標準腔調」的外語。
因此,習得一口字正腔圓「標準腔調」的英語,並非只是幼兒的專利,成人雖然較為困難費力,但是卻不是完全的不可能。除了上述的迷思之外,李櫻教授指出「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母語較強的學童,在外語學習上的表現通常也較優異」。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學童的第一語言(在此是中文)強者,在其他各方面的學習往往也佔優勢,關於這個論述,在我的小學教學經驗上得到印證。
(下週續,國小教師)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