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轉貼:八八風災後第一部學生在地溪流避難知識教材[2010/5/14牛奶瓶報報]

引用自

【2010/5/14牛奶瓶報報】


八八風災後第一部學生在地溪流避難知識的教材出爐
與其水患發生時救難 不如教導原住民知道如何避難
認識八八風災源由 桃源國中將進行荖濃溪地質教學

【高雄縣鄉土教育推廣小組召集人/陳志鵬】

高雄縣去年飽受八八風災的肆虐,今年的雨季又將來臨,
桃源國中未雨綢繆,與其風災水患發生時救難,不如教導原住民知道如何避難,教導 學生與大自然溪流共存的能力,善用「台北首都扶輪社」的捐款,擬定「高雄縣88災後荖濃溪地質變動生態探查及教材編撰計畫」,與 高雄縣教師會合作編撰《認識荖濃溪沿岸地質教材》,八八風災後第一部教導學生溪流地質知識的教材出爐,99年05月14日將第一次帶 學生走進災後溪床進行驚彩的教學。

桃源鄉還在進行八八風災後的重建復原,今年元月桃源國中師生打包回鄉,忙於家園復建與校園復學的工作。目前運作雖然大致穩定,為了避 開即將到來的梅雨季節,桃源國中將於5月14日(五)安排一場八八風災重建課程的教學,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首次的《認識荖濃溪沿岸地 質教材》教學。

2009年11月,數所原住民學校在和春技術學院寄讀時,桃源國中校長謝忠保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為讓全校師生與家長能瞭解自己所 處環境的安全性,委託高雄縣教師會替他們量身訂做,編製長達24頁的《認識荖濃溪沿岸地質教材》,並聘請成大退休的地質教 授鍾廣吉帶領編輯小組實地探勘荖濃溪。

2009年12月,編輯小組沿著臨時搶通的鋪石便道,首度下探溪床、一窺河谷兩岸的地層全貌。由於八八風災造成荖濃溪谷多處崩塌,在 冬季的枯水期,溪床留下大量的新鮮材料,成為風化與侵蝕作用的最佳研究與教學材料。《認識荖濃溪沿岸地質教材》經多次校正 編修,終於付梓印刷。在實際探勘走訪時,小組也意外發現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甲仙五萬分之一地質圖》中未曾標示的一處新露頭,鍾 廣吉認為極具價值,並隨即向負責繪圖之一的成大教授反應。

教材路線的安排,南從美濃鎮與六龜鄉交界的竹子門發電廠進水口,北至桃源鄉桃源國中,全程約54公里。停留解說的景點,包括竹子門發 電廠進水口、新威大橋、十八羅漢山、東溪大橋、新發大橋、寶來二號橋、桃源監工站、桃源國中、少年溪口與越域引水出口等處。景點的教 學重點,包括河流蛇行的原因、硬頁岩、斷層、曲流的概念、礫岩的膠結作用、橋梁的安全、越域引水的問題與桃源國中所面臨的 土石災害。

八八風災後,荖濃溪床的便道雖幾番遭到溪流暴漲破壞、也即刻被修復,但在梅雨季節即將接踵而至的強勢豪雨,恐怕將吞沒整座溪床,讓師 生失去下溪探索的機會,除非未來新建道路再度崩毀,否則不會再出現如此長而深入溪床的便道。這一場荖濃溪地質教學,將會是 一場頗具歷史價值的教學活動。

《認識荖濃溪沿岸地質教材》,除了紙本印刷版,還提供網路版教材供線上瀏覽或下載,連結網址:http://content.ks.edu.tw/33k/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tw/maillist/maillist.aspx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kcta.org.tw/milkping/milk.aspx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問題[2010/5/11牛奶瓶報報]

引用自

【2010/5/11牛奶瓶報報】

【990510高雄縣教師會回應新聞稿】

高雄縣調查站正在調查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弊端
高雄縣教師會將向地檢署告發相關單位包庇瀆職
【李水勝校長】是否心虛才「惡人先告狀」?

98年11月20日,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的弊端,
就有人向高雄縣政府提出檢舉,但高雄縣政府國教科、政風處被質疑處理不公。98年12月09日,高雄縣政府竟然發函要求大寮國中針對相關經費的核銷進行「補正」

98年12月22日,大寮國中相關人員向高雄縣教師會陳情檢舉,除了具名的書面陳情書,還檢附相關的帳冊和單據影本。98年12月29日,高雄縣教師會查詢、檢驗相關的證詞和證物,認為這是可受公評之事,於是發出新聞稿公開大寮國中家長會帳冊的問題。

高雄縣教師會公開檢舉,事情曝光、媒體報導,高雄縣政府該徹查不徹查,高雄縣教師會相關公文、憑證等證據都有,李水勝校長竟然還敢眼睜睜對媒體記者胡扯說事情是「誤會一場」。

99年03月02日,【法務部調查局高雄縣調查站】發函要求高雄縣政府提供大寮國中家長會、家長後援會各項相關資料。【高雄縣政府政風室】也於99年03月08日,將大寮國中家長會、家長後援會各項相關資料檢送【法務部調查局高雄縣調查站】。

這件事情,眼見司法要介入調查了!李水勝校長是否慌了?所以「惡人先告狀」,在事件媒體曝光後的四個多月才發出新聞稿,表示將按鈴申告高雄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加重毀謗罪」。

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涉嫌弊端的問題,竟然查了這麼久沒有結果,究竟是誰包庇校內違法人員?高雄縣政府向來被質疑包庇涉貪校長,難怪大寮國中李水勝校長會「有恃無恐」!

既然行政調查不可信賴,只好訴諸司法訴訟,李水勝校長要告高雄縣教師會,我們將會出庭將一切攤在陽光下,我們也決定委託律師針對大寮國中案相關人員涉嫌包庇瀆職向地檢署提出告發,讓司法釐清所有的真相。

新聞聯絡人:高雄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總幹事廖建中


●●●981209高雄縣政府函●●●●
--------------------------------------------------------------------------------
高雄縣政府函
地址:83001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2段132號
承辦人:吳琬馨
電話:07-7477611轉1759
傳真:07-7434292
電子信箱:94xy002@mail.kscg.gov.tw
受文者:大寮國中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12月9日
發文字號:府教國字第0980314626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
主旨:有關 貴校家長會支用乙案,請依說明是項辦理,請查照。
說明:
一、 依據98年11月20日縣長信箱陳情案件辦理。
二、 貴校家長反應學校家長會部分經費支用款項不明,本案經本府教育處視導人員查核後發現,貴校本(98)學年度辦理家長會業務移交時,有部分經費支用簽呈遺漏會長簽章檔情事。
三、 請貴校務必確實依據相關規定流程辦理家長會經費之使用,並儘速將上述有部分經費支用簽呈遺漏簽章等情事立即補正。
正本:大寮國中
副本:本府教育處國教科


●●●981214高雄縣政府函●●●
--------------------------------------------------------------------------------
高雄縣政府函
地址:83001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2段132號
承辦人:黃小姐
電話:07-7477611轉2413
傳真:07-7434292
電子信箱:97r006@mail.kscg.gov.tw
受文者:大寮國中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12月14日
發文字號:府正二字第0980317945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
主旨:因業務需要,請 貴校提供如說明項所列資料供參,請 查照。
說明:需 貴校提供96年迄今家長會費如下資料:
一、 家長會費帳簿(原始記帳資料)、收支核銷憑證正本。
二、 金融機構專戶存款對帳單與存摺影本(請加蓋與正本相符字樣)。
三、 家長會收受各界捐款收據存根聯正本。
正本:大寮國中
副本:本府政風處
縣長 楊秋興


●●●990308高雄縣政府政風處函●●●
--------------------------------------------------------------------------------
高雄縣政府政風處 函
地址:83001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2段132號
承辦人:黃小姐
電話:07-7477611轉2413
傳真:07-7434292
電子信箱:97r006@mail.kscg.gov.tw
受文者: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9年3月8日
發文字號:府正二字第0990000861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如主旨
主旨:檢送高雄縣立大寮國民中學95-97學年度家長會、學生家長後援會明細暨核銷憑證正本6本、收支日記簿正本2本、家長委員贊助禮金存根聯正本2本,共計10本,請 查收。
說明:
一、復 貴站99年3月2日山肅字第0996900716號函。
二、旨揭資料正本請於用畢後逕予歸還高雄縣立大寮國民中學。
正本:法務部調查局高雄縣調查站
副本:高雄縣立大寮國民中學、本處第二科
處長 林進丁


●●●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不清案大事紀●●●●
--------------------------------------------------------------------------------
●弊案爆發
98年11月20日,大寮國中家長向縣長信箱檢舉:「大寮國中家長會部分經費支用款項不明」。

●縣府國教科、政風室疑似包庇袒護
98年12月09日,高雄縣政府發函大寮國中表示:經縣府視導人員查核發現該校家長會有部分經費支用有問題,要求大寮國中【補正】。

98年12月14日,高雄縣政府發函大寮國中要求提供該校96年迄今之家長會費等各項資料。

●媒體報導
98年12月29日,大寮國中人員向高雄縣教師會檢舉,高雄縣師會發佈新聞稿【大寮國中爆發類似「扁家集團」的貪腐弊案 涉案人員使用「假發票」手法侵吞家長會份】。
98年12月29日,中央社報導【大寮國中侵吞家長會費?校長否認】。
98年12月29日,TVBS報導【免費冰塊也報帳! 家長會募款疑遭濫用】。
98年12月30日,聯合報報導【假收據、沒領據 訓導主任被控A錢】。
98年12月30日,自由時報報導【捐款遭亂請領 家長會忍無可忍】。

●法務部調查
99年03月02日,【法務部調查局高雄縣調查站】發函要求高雄縣政府提供大寮國中家長會、家長後援會各項相關資料。

99年03月08日,【高雄縣政府政風室】將大寮國中家長會、家長後援會各項相關資料檢送【法務部調查局高雄縣調查站】。

●李水勝發出新聞稿
99年5月10日,大寮國中李水勝校長發佈新聞稿【高雄縣大寮國中校長到地檢署按鈴申告縣教師會理事長劉亞平「加重毀謗罪」】。

99年5月10日,高雄縣教師會發出回應新聞稿【高雄縣調查站正在調查大寮國中家長會帳目弊端 【李水勝校長】是否心虛才「惡人先告狀」?】。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tw/maillist/maillist.aspx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kcta.org.tw/milkping/milk.aspx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新甲國小管樂班費用竟然存入私人帳戶-教練費未存進公庫違反行政規定

引用自

2010/5/6牛奶瓶報報


新甲國小管樂班費用竟然存入私人帳戶

99年05月06日,蘋果日報:【管樂班費用 教練存私人帳戶 事後坦承疏失 教育處已成立調查小組】。

鍾永吉,擔任新甲國小教務主任,擔任管樂班總指揮,
竟然長期將教練費存入私人帳戶,被家長質疑帳目不清。

教育處副處長游淑惠表示,鍾永吉違規未將學生所繳的教練費存入公庫,會要求校方做出懲處,帳目不清部分則由主計及政風單位調查中。

人本基金會南部聯合辦公室主任張萍表示:『實在是太離譜了!』、『督學單位是在幹什麼?』,講出國王沒有穿衣服,也講出大家的心聲。

我們認為,新甲國小發生這樣的「弊案」,除了行政責任的懲處,如果有司法方面的問題,應該要移送檢調單位調查。

還有,如果真有疏失或違法,校長不能包庇,學校考績會和教評會要秉公處理,該議處,就議處,該解聘,就解聘。

PS.胡亂收費的案子,除了新甲國小案,前陣子岡山區也有學校發生,高雄縣政府的教育處和政風室要同樣秉公調查處理!

轉貼相關的報導:

●●●90506蘋果日報的報導●●●
================================================================================
管樂班費用 教練存私人帳戶
事後坦承疏失 教育處已成立調查小組

2010年05月06日蘋果日報

陳小姐說,2年前高雄縣政府即行文要求各機關不得有帳外帳(紅框處),但新甲國小(小圖)教務主任鍾永吉仍將管樂班教練費存入個人帳戶。
高雄縣鳳山市新甲國小管樂班家長發現,擔任總指揮的教務主任鍾永吉長期將教練費存入私人帳戶,且無任何支出明細,質疑帳目不清,已向高雄縣教育處提出檢舉。鍾永吉坦承教練費未入公庫有疏失,但否認帳目不清。高雄縣教育處副處長游淑惠表示,鍾永吉未將學生所繳的教練費存入公庫,已違規,會要求校方做出懲處,帳目是否有不清則由主計及政風單位調查中。投訴組

多名新甲國小管樂班家長向《蘋果》投訴,該校1997年成立管樂班,2006年停招,目前只剩六年級一個班,學生28人,加上其他學生有34名加入管樂社團,組成一個62人的管樂團,由教務主任鍾永吉擔任總指揮,3月新甲國小校長收到一封檢舉鍾永吉管理管樂班教練費的黑函,他們得知後才開始注意到管樂班教練費的問題,果然發現有問題。
家長說,鍾永吉從校外聘請音樂教練指導學生,每個月向學生收取1500元的教練費,金額約9萬多元,但從未開收據,也無支出明細,錢都存進鍾永吉的個人帳戶,向校方反映後,鍾永吉才開出近兩年每個月的支出明細,但帳對不起來,認為校方應給一個明確的說明,「不要讓家長當冤大頭。」

仍辯稱行之有年
對此,新甲國小教務主任鍾永吉表示,教練費未存進公庫是學生家長在2002年的決議,已行之有年,目的是為方便行事,不過坦承此舉「違反相關規定」有疏失,但否認有帳目不清的問題。新甲校長朱金祥說,家長已向縣府教育處檢舉,教育處也成立調查小組,靜待調查結果,再召開考績委員會給予失職人員處分。

未入公庫已違規
高雄縣教育處副處長游淑惠表示,接到家長檢舉之後,即由學管科與縣府主計及政風單位組成調查小組調查,目前可以確定教練費未存進公庫已經違反行政規定,至於教練費是否收支相符,則由主計及政風單位調查中。
「實在是太離譜了!」人本基金會南部聯合辦公室主任張萍表示,公款未進入公庫,也無支出明細,還行之有年,「督學單位是在幹什麼?」教育處實在該好好加油,檢討改善。

家長繳交學校費用 應注意事項
1.學校收取的費用,都要求開立收據
2.可要求校方定期公開帳目
3.多參加學校活動,了解學校運作是否正常
4.質疑學校收取的費用帳目有問題,可向教育局(處)督學室檢舉
資料來源:高雄縣教育處、人本基金會南部聯合辦公室

────────────────────────────────────
【牛奶瓶報報】 發信人:劉亞平 電子郵件:milklyp@ms69.hinet.net
※歡迎推廣訂閱:http://www.kcta.org.tw/maillist/maillist.aspx
※牛奶瓶報報(過往電子報)網址:http://www.kcta.org.tw/milkping/milk.aspx
※若要停止訂閱電子報,請寫信給發信人,我們將為您處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雲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99年1月28日公布]

引用自
http://www.ylcta.org.tw/ann/show.php?mytid=221

單位總幹事發公告者總幹事來源163.27.?.?
標題聘約範本相關網址人氣242
時間2010-03-15 13:05:01 (最新編修時間 2010-03-16 11:11:33)相關附件管理刪除 編修
因應新版聘約準則發布,此範本供老師與學校簽訂聘約之用。
 
★相關附件1:聘約範本1.doc (大小:35K 時間:2010-03-16 11:11:33)


引用自
http://www.ylcta.org.tw/ann/show.php?mytid=218

單位總幹事發公告者總幹事來源163.27.?.?
標題雲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99年1月28日公布)相關網址人氣192
時間2010-03-05 10:21:48 (最新編修時間 2010-03-05 12:05:08)相關附件管理刪除 編修
雲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

中華民國99年1月28日府行法字第0991000039號令發布

第一條  為辦理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編制內專任教師聘約事宜,並為保障學生學習權益、維護教師權利,顧及學校行政運作順暢、促進教育發展,依教師法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由本府與本縣教師會協議訂定本聘約準則。
第二條  本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依本準則,與學校教師會協議後提經校務會議訂定或修正學校教師聘約。尚未成立教師會之學校,其學校教師聘約之訂定及修正應與教師代表協商後提經校務會議訂定。協議有爭議時,應由雙方、本縣地方教師會及本府協商解決。
     學校教師代表由全體編制內專任教師相互推選之。
第三條  聘約於有效期間因教師法及其相關法令修正,或因權利義務關係有調整事項須修改聘約時,應依前條程序辦理,學校並應於十日內書面通知教師,教師得重新簽訂聘約條款,惟對前述修改聘約條款之承諾應於三十日內為之;其聘任期限與原聘期同。
第四條  教師聘約應以書面為之,聘約內容應包括:當事人、聘期、工作條件、工作內容、違約罰則、聘約修改、爭議處理及訴訟管轄法院等項目。其他內容各校得因應個別情況增列約定之。但不得違反本準則及法律規定。
第五條  教師之聘任於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決議通過後,學校應於二十日內書面通知教師決議結果及簽定聘約日期。
教師之聘期如下:
     一、初聘、續聘及長期聘任之起聘日期為每年八月一日。
     二、於學期中初聘者以其實際到職日為起聘日,聘期至當學年度七月三十一日止。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依教師法第十五條規定優先輔導遷調或介聘之教師,申請參加縣內介聘時,其在原校服務之年資得依縣內相關介聘辦法之規定予以併計。
第六條  教師接到聘書後應於十日內將應聘書回執送交學校。逾期仍未應聘者,學校應依教師所留之住居所所在地通知教師,經通知逾十日仍未應聘者視同不接受聘書。
學校初聘教師時,應隨附教師權利義務之相關法令及學校章則。
第七條  教師於聘約到期,不願接受續聘或學校不再續聘時,雙方應於每年六月三十日前以書面通知對方,始得為之。
     教師因故必須提前終止或解除聘約,應於一個月前以書面通知學校,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同意後辦理。
     教師於聘約有效期間,參加教師公開甄選,應事先向學校報備。但聘約屆滿當年不在此限。
     學校應於教師辦妥離職手續後給予離職證明及服務證明。
     教師之解聘、停聘或不續聘,應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依法決議辦理。
第八條  教師於學校服務期間應遵守下列事項:
一、教師應遵守教育宗旨,為學生表率。
     二、教師對於教學應事先充分準備、熟諳教材教法、注意教室經營、認真進行評量,並確實指導實驗或實習。
     三、教師擔任導師、實習輔導教師及兼任(辦)行政工作,由校長依法令規定辦理。
     四、教師於寒暑假期間應有從事研究、進修、編選教材之權利與義務。未兼行政職務教師於學生寒、暑假期間,依教育部及本縣訂定相關返校活動事項及日數實施原則補充規定辦理。
     五、教師不得私自為學生收費補習、誘使學生參加校外補習、巧立名目向學生收取費用及推銷書刊用品。
     六、教師兼任其他工作或職務,或兼任校外課程,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七、教師應遵守學校章則及各級學校教師會訂定之教師自律公約。
     八、教師留職停薪期間,仍應遵守有關法令對教師身分所為之特別規定。
第九條  教師受刑事判決確定或有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六款、第八款或違反第十七條之情事,尚未達應予解聘、停聘或不續聘程度者,得依法令規定視其情節予以懲處。
第十條  教師有參加校務會議及提案、討論、議決學校章則及各項辦法之權利與義務。
     校務會議依法令所作成之決議,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均應遵守。
第十一條  擔任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之教師,有善盡職責之義務。其執行教評會職務時,學校應給予公假,並協助安排調課或代課。
第十二條 學校應依課程綱要,以專業專才及公平公開原則妥適編排教師應授課科目,原則於開學前一個月,將教師授課科目、年級通知教師。
第十三條  教師授課時(節)數之編配,由學校依據法令及員額編制(含兼任、代理代課教師、兼行政人員及特殊班相關專業人員),與學校教師會或尚未成立教師會學校之教師代表共同訂定編配原則,經校務會議議決之,修改時亦同。
      教師兼任本縣地方教師會職務時得酌減其授課時(節)數,其標準由本府與本縣地方教師會協商訂定之。
第十四條  學校應與教師會或尚未成立教師會學校之教師代表依法或聘約共同訂定職務分配要點,並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學校教師代表由全體編制內專任教師相互推選之。
第十五條  教師請假應依教育部訂定之教師請假規則、本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出勤差假管理補充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教師與學生家長就學生教育各項事宜相互溝通時,如有必要得請求學校協助與家長協商。
第十七條  教師應本教育專業原則就學生特質及教材斟酌教學及評量之實施方式,並不斷檢討改進追求專業成長。
      學校應配合教師教學正當要求,教師亦應接受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基於提昇教學品質所進行之教學專業視導。
第十八條  教師在保障學生學習權之前提下,得本專業自主之原則,考量學生學習特質,自行編選補充教材、設計學習活動及教學評量方式。
      學校有配合教師教學及輔導正當要求的義務。
第十九條  教師執行教學或行政工作,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涉訟時,學校應主動協助教師處理訴訟相關事務。
第二十條  本準則自九十八年八月一日施行。

 
★相關附件1:雲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990128公布).pdf (大小:199K 時間:2010-03-05 10:21:48)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手冊(99年版)-2010.05.05.

這是教育部2010年編印的教評會運作手冊,裡面羅列了非常多教育法規,以及法規解釋,內容豐富,不管是否為教評會委員,都可以作為參考範本和運作的依據。

檔案大小1mb多,請自行點選下列教育部連結下載。

檔案目錄位置
http://www.edu.tw/publication_list.aspx

檔案位置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20/0990071312.doc

1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手冊(99年版) 99-05-05 人事處-一科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手冊(99年版)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運作手冊

目  錄
前言 ………………………………………………………………………………………………1
壹、組織篇
一、教評會設置依據 …………………………………………………………………………2
二、教評會委員之產生 ………………………………………………………………………3
 三、相關釋例 …………………………………………………………………………………4
貳、運作篇
一、教師初聘 …………………………………………………………………………………11
二、續聘、長期聘任暨聘期之審議 …………………………………………………………29
三、解聘、停聘、不續聘之審議 ……………………………………………………………35
四、資遣原因認定之審查…………………………………………………………………51
五、違反教師法規定之義務及聘約之評議事項 ……………………………………………54
六、其他應經教評會審查之事項 ……………………………………………………………57
參、附錄
一、相關法規
  (一)教師法 …………………………………………………………………………………59
  (二)教師法施行細則 ………………………………………………………………………65
  (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68
  (四)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施行細則 …………………………………………………………75
  (五)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 ………………………………………80
  (六)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82
(七)原住民族中小學原住民教育班及原住民重點學校教師主任校長聘任遴選 ………84
  (八)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 …………………………………………85
  (九)性別平等教育法 ………………………………………………………………………87
(十)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 ……………………………………………………………93
(十一)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 ……………………………………………………95
(十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101
  (十三)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施行細則………………………………………………103
  (十四)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行注意事項………………………………105
  (十五)會議規範……………………………………………………………………………112
  (十六)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319號解釋……………………………………………129
二、相關參考範例
  (一)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要點(參考範例)………………………………………………130
  (二)辦理教師甄選實務作業參考範例……………………………………………………131
  (三)辦理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參考範例……………………………………………………139
 (四)有關申評會確定案例之具體事實及程序瑕疵等資料………………………………142
三、公立學校辦理教師甄選作業人員相關法律責任一覽表………………………………144
四、參考案例…………………………………………………………………………………146
五、辦理教師甄選作業常見爭議情形一覽表………………………………………………148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教師導護工作相關法規討論

以下列出地方政府、教育部、劉亞平老師、以及相關法規對於教師導護工作的探討。

-----
引用自
雲林縣政府公文,府教社字第0950032266號

受文者:雲林縣教師會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5年4月4日
發文字號:府教社字第0950032266號
速別:普通件

主旨:貴會聲明「執行導護工作非教師本職工作」暨爭取「教師輪值導護補休假」案,經提本縣9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國民中小學校長會議,決議如說明,請查照;

說明:
一、復貴會95年3月24日雲教字第0950000017函。
二、本案經討論決議:
(一)「教師不得強迫擔任導護老師」將提請教育部討論。
(二)導護老師補休制度與聘約,由各校自行協商。

縣長 蘇治芬

-----
引用自 教育部公報 第197期

教育部書函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十一日
臺(80)國字第16476號

受文者: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各國立中小學

主旨:各國民中小學女教師懷孕後,可視實際身體狀況,免擔任學校導護工作,請查照。

教育部

-----
名  稱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修正日期 民國 99 年 04 月 19 日

第 139 條  

父母或監護人不得疏縱未滿十四歲之人,擅自穿越車道,或於交通頻繁之
道路或鐵路平交道附近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坐、臥、蹲、立,阻礙交
通。

-----
名  稱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英
修正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06 日

第 29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充當前
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或從事危險、不正當或其他足以危害或影響其身心發
展之工作。
任何人不得利用、僱用或誘迫兒童及少年從事前項之工作。

第 30 條  

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遺棄。
二、身心虐待。
三、利用兒童及少年從事有害健康等危害性活動或欺騙之行為。
四、利用身心障礙或特殊形體兒童及少年供人參觀。
五、利用兒童及少年行乞。
六、剝奪或妨礙兒童及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之機會。
七、強迫兒童及少年婚嫁。
八、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及少年,或以兒童及少年為擔保之行為

九、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猥褻行為或性交。
十、供應兒童及少年刀械、槍、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十一、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猥褻、色情或其他有害兒童及少
年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
、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十二、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
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
品。
十三、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四、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自殺行為。
十五、其他對兒童及少年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第 32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
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
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第 34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
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
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充當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
三、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
四、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五、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 (市
)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
查報告。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及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

第 58 條  

違反第三十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
姓名。
違反第三十條第十二款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並得勒令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60 條  

違反第三十二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

引用自

http://www.tccta.org.tw/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89

發表人 金蘭 於 2007/11/19 14:44:57 (540 人讀取) 有關本縣教師執行導護工作之爭議--事件處理經過

【事件一】
台中縣政府於93年8月24日公告「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

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

93.8.24府教社字第0930223102號函

一、 為落實本縣國民中小學(以下簡稱學校)執行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特依據地方制度法第十九條、國民教育法第十五條、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社會教育法第九條及各級學校辦理社會教育辦法、社會教育工作綱要、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執行與獎懲要點、教師法第十七條、教育 部八十六年三月十日台(八六)研字第八六O一四七三八號函、臺中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第八條及第十條等規定訂定本要點。

二、學校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旨在維護學生上下學之安全,為教師應有之責任,不得拒絕。

三、學校應訂定導護輪值原則據以排定輪值工作,並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崗哨之設置應考量學生安全及教師人力配置之合理性,並經校務會議通過。

四、學校得結合警察機關、學生家長及社區志願服務人員、社區商店籌組導護志工隊、導護商店,以協助校外交通導護工作。

五、學校教師及導護志工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以維持學生上下學交通秩序及協助學生通過學校鄰近之交通路口為原則。學校教師及導護志工指揮交通時,視為執行交通稽查任務,對違規之車輛或駕駛人,得將違規事實記載後移請警察機關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處罰。

六、學校應擬訂學生上、下學路隊編組計畫並將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實施。

七、學校應妥適規劃家長接送區,使家長能妥善安排接送學生上下學,以保持校園周邊的交通順暢,維護學生安全。

八、校外交通導護值勤時間為各校規定上學時間前二十分鐘至四十分鐘及放學時間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

九、教師於執行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期間,如因故涉訟,校方應積極協助並比照公務人員因公涉訟輔助辦法規定辦理之。

十、各校教師因擔任校外交通導護超時工作部分,得累計交通導護時數,累計達四小時者,在不影響正常教學下,於三個月內得予以補休假或行政獎勵。教師每日執行學生校外交通導護時數(上學前及放學後)以一小時為單位,超過一小時之餘數,不得合併計算。

十一、本要點經縣長核定後函頒實施,修正時亦同。

---------------------------------------------------

【事件二】
本會行文至教育部詢問”學校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旨在維護學生上下學之安全,為教師應有之責任,不得拒絕。” 是否有違相關法規、法理原則


臺中縣教師會 函

受文者:教育部
速別:
密等及解密條件: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九日
發文字號:九三中縣教師字第三三一號
附件:一、行政院秘書處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院臺教字第○九三○○五一○八四號函
二、監察院九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九三)院台業貳字第○九三○一六六○五九號函
三、臺中縣教師會九十三年九月七日九三中縣教師字第二三三號函

主旨:洽詢 貴部認定「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是否有違教師法規定之工作進度。

說明:

一、依據行政院秘書處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院臺教字第○九三○○五一○八四號函主旨項後段,「奉示:請本於中央主管機關之權責,先行認定本要點有無抵觸教師法後妥處逕復並副知」。

二、依據監察院九十三年十一月八日院臺業貳字第○九三○一六六○五九號函說明項一、後段「關於本案導護工作實施要點是否有違相關法規、法理原則?貴部是否應為適法性之監督?請一併詳予敘明。」

三、行政院秘書處於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監察院於九十三年十一月八日分別函請 貴部依法對該要點作適法性之監督(如附件一、二),貴部對於兩大院之函示,至今已有三十日卻仍無回應。

四、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本會認為其違背教師法規定,其理由如本會九十三年九月七日九三中縣教師字第二三三號函文之說明三所載(如附件三)。

正本:教育部
副本:行政院秘書處、行政院院長游錫堃、監察院、本會秘書處

理事長 林樵鋒


---------------------------------------------------------

【事件三】
教育部函覆--台中縣政府「無從以訂定實施要點」(「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



教育部 函

受文者:臺中縣教師會
速別:
密等及解密條件:普通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九日
發文字號:台國字第0930147491A號
附件:無附件

主旨:關於貴縣教師會為貴府訂頒「台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有無牴觸「教師法」疑義,函請本部速為適法性監督乙案,復請 查照。

說明:

一、依據行政院秘書處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院臺教字第0930051084號書函辦理,並復貴府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府教社字第0930284715號函。

二、經查「國民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法規,並未具體敘明教師應擔任導護或免擔任導護之規定。

三、有關國民中小學教師擔任導護工作,以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並適時教導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確保安全,實具有廣義之教學及輔導意義,惟以此義務既未明定於教師法及其他法律或法規命令中,尚無從以訂定實施要點(僅屬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行政規則)之方式為之,仍應請依「教師法施行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之程序,明定於聘約準則及聘約中,以期周妥。

正本:台中縣政府
副本:行政院秘書處、臺中縣教師會、本部國教司、法規會、人事處

部長 杜正勝


-----------------------------------------------

引用自

http://www.kcta.org.tw/milkping/view.asp?Id=883

劉亞平 93/11/29 【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公聽會

今天下午將去參加【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公聽會,轉貼相關的資料與訊息。

會議資訊:【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公聽會

會議時間:九十三年十一月廿九日(星期一)上午十時

會議地點:高雄市福山國民中學三樓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重信路215號)

全國教師會有關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資料
---------------------------------------------------------------------------

「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公聽會
(北區)結論及策略應用
93.11.24
過去:導護從以前就一直是教師的工作之一,當時資訊不流通、法律常識不嫻熟,所以教師們也一直認為導護是該做的事,不但傻傻地站、歡喜甘願地站、甚至相邀作伙站。
現 況:資訊流通,法律常識為大家所知,而且家長意識高漲,套用一句教育部的話,沒有任何一條法令規定教師要站導護,教育部還感謝教師義務擔任導護的「愛心工 作」,在社會上聽過義工精神、愛心精神;還沒聽過有「愛心工作」,愛心就愛心、工作就是工作,怎可混為一談?愛心是不能被強迫的。有一些家長不理解、一些 駕駛不理解,遇到教師指揮不夠好或是不如他意,還口出惡言,甚至三字經出口成髒。這種尊嚴的受傷,教師們都還能默默承受;但是,台中縣出現的例子,老師站 導護站了問題,還被要求賠償。按照情理法,「愛心工作」做到這樣,怎麼說得過去?所以,我們認為應改變現況是來自於對法律的認知,對工作責任的覺醒。
海 洋大學教育研究對於教育部委託「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執行成果報告中所提出的「國中小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適法性之研 究」,在未有法理上明顯之依據前,設定之題目顯然預設立場;失去學術研究之開放性態度。其次,對於引用多項法律均可依不同之立場作正反雙方不同解釋,已失 去法令明確規範之原意;以此無限擴張的涵蓋權力或義務,實在非常不妥。

我們的主張:
1.教師工作是教學和輔導
2.依法理交通導護工作不是教師的工作,不應強迫教師擔任導護工作。
3.依兒少福利法保護兒童應是父母和監護人之責任。
4.依兒少福利法學生在路口協助交通工作違反兒少之權益。
5.導護執行工作應依志願服務法進行。
6.對執行導護工作人員的相關配套措施建議如下:
人身保障:依志願服務法,用人單位應為所有站交通導護之人員,不論教師或義工均投保,以保障個人生命安全之保險,此項應立即全面實施。
教育訓練:依志願服務法,用人單位應對志工工作實施基本訓練及專業訓練,據此應對執行交通導護之人員依法進行此二項訓練。
法律授權:依交通處罰條例修法,賦予執行交通導護人員之交通指揮權。
法律保障:當執行導護發生意外時,因執行公務致使人民權益受損,應由國家賠償,再追究行政疏失,如動線之規畫、指揮之時機等。

【教育部新聞稿】

教育部感謝教師從事導護工作
日期:92/10/15發稿單位:國教司
單位連絡人:楊韻玲/邱素珠
電話:23976804
E-mail:senny01@mail.moe.gov.tw
對於國民中小學學生交通安全導護工作,是否為教師的義務或責任,此為爾來教師提出之疑義,針對此,教育部提出三點說明表示:
一、教師幾十年來基於愛護學生,自發自動從事導護工作,教育單位特予致謝,而此基於愛心之付出也是數十年來教育的優良傳統。
二、事實上,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但因基於愛心而協助,若發生事故,對教師而言,甚感遺憾之外,卻要負事故之連帶責任,使教師備感壓力,此問題確實值得重視。
三、未來,對於交通導護相關事宜,將請地方政府與教師會、家長會再協調研議,取得各方的共識,以解決照顧學童之安全問題。
資料相關網頁:
http://www.edu.tw/primary/importance/921015-2.htm











-----







◎羅德水(台灣立報20041004)
台中縣政府於九十三學年度開學前,僅憑一紙公文,即通令縣內國民中小學教師於上學前和放學後執行交通導護工作,甚至對於不想執勤的老師以成績考核相要脅。為了抗議台中縣政府此一蠻橫行徑,台中縣縣教師會甫於九月十八日發動會員抗爭,不過,有關導護問題引發的爭議仍有必要持續加以關注。
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不僅政府機關施政首重依法行政原則,各級學校也把法治教育、人權教育列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項目,有關中小學教師應否擔任學童交通導護一事,理應回歸法律層面進行討論。
規範教師權利義務的根本大法「教師法」於第一條明訂:「為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以提昇教師專業地位,特制定本法。」第十六條第七項則指出:「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教師得拒絕參與。」台中縣政府顯然也知道這樣的規定,因而在今年八月二十四日發佈的「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時,即開宗明義在「要點」第一條中指出,「為落實本縣國民中小學(以下簡稱學校)執行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特依據地方制度法第十九條、國民教育法第十五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社會教育法第九條及各級學校辦理社會教育辦法、社會教育工作綱要、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執行與獎懲要點、教師法第十七條、教育部八十六年三月十日台(八六)研字第八六O一四七三八號函、臺中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第八條及第十條等規定訂定本要點。」
雖然台中縣政府洋洋灑灑列舉了這麼多教師應擔任學童交通導護的法源,不過對照教育部國教司去年十月十五日「教育部感謝教師從事導護工作」新聞稿,卻明白指出「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我們於是要問,到底是台中縣政府或者教育部的法律見解出了問題?事實上,筆者查閱台中縣政府列舉的所謂「法源」,卻遍尋不著有關教師應擔任學生交通導護工作的相關規定,準此,台中縣政府為教師擔任導護工作所羅列的法源已明顯逾越相關法律之授權,更別提諸如「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執行與獎懲要點」此類連法源都付之闕如的行政規則,這樣任意擴大法律解釋,自然難免予人先射箭再畫靶之譏,相反地,教育部有關「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的看法堪稱允當。
強制教師擔任交通導護工作,不僅涉及教師工作條件之變動也確實於法不合,台中縣政府為解決此一問題,只有依法與台中縣教師會進行協商一途,無奈縣政府捨此不就卻冀望以一紙公文解決問題爭議,其實,即便回到「臺中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來看,「聘約準則」第八條指,「教師於聘約期間應從事教學、研究、進修、編選教材之義務。學校辦理有關教育活動時,應事先與教師協商,教師除有正當理由,應配合參加,學校依有關規定給予適當之補休、獎勵。」第十條則規定,「教師有擔任導師及兼任行政工作之義務。校長得遴聘教師擔任導師及行政工作,由校長與學校教師會共同制定延聘規則後實施。未成立教師會之學校,得與教師代表協議,教師代表由校務會議產生。」實在也看不出台中縣之中小學教師因此必須擔任交通導護工作的規定。
綜合上述,台中縣教師會為此所發起之抗議行動具有完全的正當性。更何況,縣教師會在抗議蠻橫官僚之際,仍然有極高的誠意尋求相關爭議之妥適解決,誠如台中縣教師會所說的,「我們其實並不反對發揮愛心協助維護學生安全上下學。但是,必須釐清導護工作是愛心還是義務,如果是愛心工作,就不能強制教師執行;如果是義務那就得與縣教師會協商,我們會替教師爭取待遇與保障。」
筆者以為,相較於台中縣教師會在整起事件中所表現的理性與專業,台中縣政府也該拿出更高的誠意與智慧,止沸莫如去薪,老師們的抗議雖然暫告結束,但是對台中縣政府的考驗恐怕才正要開始。(台灣立報20041004)


-----
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
(台灣立報931123)2004-11-23
有 關教師依法是否有擔任導護工作之爭議,教育部雖曾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五日發佈新聞稿明確指出,「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並且表示「感謝教 師從事導護工作」,惟又於今年八月份委託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進行「國中小學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之研究,並將於十一 月下旬召開公聽會,教育部此舉為教師擔任導護找法源與正當性之意圖極其明顯,此事攸關全國中小學教師權益至鉅,不宜等閒視之。
從研究案執行單位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甫出爐的「國中小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適法性之研究」來看,筆者這樣的疑慮似乎不只是主觀的臆測,綜觀教育部在處理本案時也確有若干作為應接受各界公評。
首 先,在程序上,本案既如教育部所言「法律上並無明定教師擔任導護之義務」,則為釐清相關爭議,只有創設法源或者與全國教師會協商而已,然法律之立法修法應 該有高度的社會共識,而有關國民中小學教師應否擔任學童交通導護一案,至今各界之立場與主張仍然南轅北轍,尤以身為利害關係人的教師組織明確主張「依法教 師無擔任校外導護工作之義務」時,為教師擔任交通導護創設法源之時機顯未成熟;亦即是說,現階段為解決相關爭議唯有依法與全國教師會進行對等協商一途。
退 一步言,即便教師可以理解教育部將本案委外研究以尋求各界共識之用心,由於受託單位舉辦公聽會時係透過學校荐派參加人員,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參加之機會不 高,屆時恐怕有公聽會之名而無公聽會之實,明顯有違藉召開公聽會以獲致共識之原意,更讓教師同仁擔心的則是,教育部下一步是否將以此創造出來的共識作為後 續修法之依據?
準此,行政單位藉由看似合理的行政程序包裝其對本案之預設立場,理當受到各界公評,同樣地,受託之學術單位於執行專案計畫時亦應秉持學術良知,其相關之研究計畫與成果更應接受各界嚴格之檢驗。
事 實上,許多教師同仁在看到教育部整個委託研究案的名稱時多少都有些疑惑,因為本案的爭議性極高各方見解互異,但是教育部委託的研究案竟然名為「國中小學教 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之義務與責任及權益案」,明顯預設擔任校外交通導護係中小學教師之義務與責任,亦難怪外界認為本案有為特定目的量身訂作之合理懷 疑。
至於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甫出爐的「國中小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適法性之研究」亦頗值得討論。該研究指出,「國中小教師是否應該繼續擔任校 外交通導護工作,不同立場者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除了主觀的立場與意見之外,正反雙方也同時援引各種法令規章,來論述並支持其主張」,問題是,檢視該研究 所引有關文獻與正反雙方之立論大多嚴重歧異,雙方之看法甚至根本無所謂調和或尋求共識之可能,即便如此,該研究卻仍勉力將兩者之主張兜在一起權充共識,儘 管研究執行單位用心良苦,不過,整個研究案顯然依舊無法釐清有關教師擔任導護的適法性問題。
事實上,適法性問題也是全案的關鍵所在,筆者的認知是「依法教師無擔任校外導護工作之義務」,準此,對於該研究之部分結論與建議,筆者看法如下:
該研究在結論(一)中指出:「國中小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並無直接明確的法律依據,不過教師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志願服務法、與社會教育法仍保有彈性的引用條文。」
基 本上,反方所引「教師法」第十六條第七款「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教師得拒絕參與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所指派與教學無關之工作或活動」,明確且有力地指出,教 師無擔任與教學無關之校外導護工作義務;相反地,正方所引之「教師法」第十七條第六款「嚴守職份,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竟可推衍做成「教師應 本於從事教育事業的良知,為維護學童安全,應擔任校外交通導護的工作」之主張,另正方對「教師法」第十七條第十款「其他依本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應盡之義務」 的解讀,竟然是「可以依據此以法律授權,選擇相關規範的法律,例如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正方為達目的將教師權責無限上綱與恣意曲解法令的作法,實在讓人無 法接受。
再查正方所謂教師應擔任導護工作的法源-「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志願服務法」、與「社會教育法」,明顯也是引諭失義。
有關「兒 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五條所指,「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處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實,應以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對教師而言,優先考量的應該是 如何提升教學品質以維學童受教權益,至於有關學童上下學之安全維護當然亦極為重要,問題是誰來執行?無論怎麼看,擁有親權的監護人,以及擁有公權力的政府 相關部門,都要比教師適合負起維護學童上下學交通安全的責任。
此外,「志願服務法」第三條明確定義「志願服務」係指,「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 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 務。」這樣的立法精神竟然可以讓正方爰引作為教師有擔任導護之義務的立論基礎,也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社會教育法」第九條則規定,「各級學校得兼辦社會教育;其辦法由教育部定之。」據此,正方竟然也可以做成,「學校有辦理社會教育的義務,其中包含交通教育。因此,認為學校應派教師擔任校外交通導護的工作」的結論,所謂穿鑿附會者實莫此為甚。
由 於以上有關正方之主張均無助於釐清本案的適法性問題,因此該研究案之其他結論顯然亦不得作為主張「教師有擔任校外導護工作之義務」的立論基礎,例如,該研 究結論(二)所指:「教師、父母及監護人皆負有維護學童安全的責任。」結論(三)所指:「地方應訂定執行校外交通導護工作的法律配套措施。」顯然均無法據 此主張教師有執行校外導護工作之義務。
綜上所述,海大教研所之研究報告不止絲毫無益於解決有關中小學教師應否擔任校外導護之爭議,甚至由於全案之 預設立場與執行瑕疵,相關的爭議恐怕將愈演愈烈,為定紛止爭,筆者建議,教育部或本案執行單位應廣邀未兼行政之教師出席即將登場的二場公聽會,以真正傾聽 利害關係人心聲,消弭不必要的紛爭。


台中縣教師會新聞稿93/03/16
教師退出導護之法面觀
近來在各校引起廣泛討論的值週導護工作,其實可以不用去做,因為那不是教師的本職工作。
92.10.15 教育部發佈新聞稿說過往的導護工作沒有法律依據,是教師基於愛心的行為。難道教育部瘋了,發佈這樣的新聞稿,引爆了之後的話題?當然不是!這個問題存在已 久,只是一直沒有人去衝撞,一直沒有人去質疑其合法性與正當性。教育部、縣政府教育局等教育主管機關再清楚不過「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定之」的 道理,而且中央標準法第六條規定「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
再者,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313號、釋字第402號、釋字第 415號及釋字第522號解釋之意旨,限制人民權利應依法律明文規定,若法律無明文規定,至少應有法律授權所制訂之法規命令為據,不得逕以行政機關之行政 解釋令函限制人民之權利。目前各學校所依據的縣府公文略以:「維護學生上下學之安全保護措施,宜為學校教師應有之責任。」(九十府教社字第84641號 函)是違法的,因為它屬於沒有法律授權的行政解釋函。
前段所提的公文來源是什麼呢?是86年二月間高雄縣政府行文省教育廳,詢問依據教師法,教師 是否有義務站交通崗;教育廳又去請示教育部,於86.3.10得到教育部「維護學生上下學之安全保護措施,宜為學校教師應有責任」的答覆(請注意當時台中 縣教師會與全國教師會都還沒成立,所以既不知情也無法有意見),因此函轉各地方政府,台中縣政府86.3.19函轉各國民中小學。然台灣省政府於 88.8.4凍省前發出一道公文(88府法字第157924號)說省府及前所屬各廳處會原訂定之行政規定自88.7.1起停止適用。現在中間人(省教育 廳)不存在了,而上級(教育部)也說沒有法律依據了,問題全部丟給縣教育局,而教育局沒人敢碰這個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善後,硬推給社會教育課,這樣 一來導護工作成了社會教育工作,不曉得老師在站導護時是否覺得自己正在無怨無悔並不計酬勞地執行一項神聖的社會教育工作呢?
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六 條規定「道路因車輛或行人臨時通行量顯著增加,或遇突發事故,足使交通陷於停滯或混亂時,警察機關或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得調撥車道或禁止,限制車輛或行 人通行。」很清楚地教師、義工家長及學生去從事交通管制是違法的,因為那是警察才有的權力。尤其是學生擔任交通服務隊更是違反少年福利法的規定。
在此提供幾個導護案例給您參考:
【案例一】與【案例二】出自教育部發行『校園法律實務』p215第一項、校園交通事故〈例一〉及〈例七〉原文請自行參考。
【案例一】的導護老師因故未到場站崗,兩名學生被卡車撞死,家長一狀告進法院,因教師未到崗位值勤與學生被撞死兩者間並無相當因果關係而獲判無罪。
【案例二】導護老師值勤時在場,但因疏忽致學生被車撞傷,同樣家長一狀告進法院,法院判定這位導護老師應負刑法第二八四條第一項業務過失傷害責任。
【案例三】發生在南投縣,一位導護老師因吹哨不當致車輛撞傷人,當事人對車輛駕駛提起民事訴訟,而該駕駛認為是導護老師吹哨不當造成,所以也告該名導護老師,結果法院裁定該教師除需負民事賠償四十萬元外,還以刑法的業務過失傷害罪定罪。
【案例四】校長於校務會議中所提及,本縣某國小導護老師於值勤時體罰學生的案子,目前並未結案尚在法院審理中,檢察官認為該教師從事導護工作是在執行公務,因此除了民事責任外還對該名教師提起公訴,不得撤案。
唉!我們誰有權把老師推入需負事故之連帶責任的恐懼中?
本會無意引導老師們拒絕站導護,畢竟目前那是被定調為愛心工作,然而您要發揮愛心有何不可,多多益善。只盼有愛心的老師能獲得上天的憐憫保佑不要發生事故,更盼望大家不要對不去值勤的老師有敵意,他們並不是沒愛心,只是願意挺身而出去衝撞體制罷了。
教師的本職在教學,不在站交通導護。不用等老師可以不用去站導護那一天的到來,因為教師本來就沒有義務要去做那樣的事,甚至也沒有權去做那樣的事,把它交給有權力指揮交通的警察去做吧!
台中縣教師會93/03/16

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執行學生交通導護工作實施要點
93.8.24府教社字第0930223102號函
一、 為落實本縣國民中小學(以下簡稱學校)執行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特依據地方制度法第十九條、國民教育法第十五條、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社會教育法第九條及各級學校辦理社會教育辦法、社會教育工作綱要、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執行與獎懲要點、教師法第十七條、教育 部八十六年三月十日台(八六)研字第八六O一四七三八號函、臺中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第八條及第十條等規定訂定本要點。
二、學校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旨在維護學生上下學之安全,為教師應有之責任,不得拒絕。
三、學校應訂定導護輪值原則據以排定輪值工作,並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崗哨之設置應考量學生安全及教師人力配置之合理性,並經校務會議通過。
四、學校得結合警察機關、學生家長及社區志願服務人員、社區商店籌組導護志工隊、導護商店,以協助校外交通導護工作。
五、學校教師及導護志工擔任校外交通導護工作,以維持學生上下學交通秩序及協助學生通過學校鄰近之交通路口為原則。學校教師及導護志工指揮交通時,視為執行交通稽查任務,對違規之車輛或駕駛人,得將違規事實記載後移請警察機關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處罰。
六、學校應擬訂學生上、下學路隊編組計畫並將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實施。
七、學校應妥適規劃家長接送區,使家長能妥善安排接送學生上下學,以保持校園周邊的交通順暢,維護學生安全。
八、校外交通導護值勤時間為各校規定上學時間前二十分鐘至四十分鐘及放學時間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
九、教師於執行校內外交通導護工作期間,如因故涉訟,校方應積極協助並比照公務人員因公涉訟輔助辦法規定辦理之。
十、各校教師因擔任校外交通導護超時工作部分,得累計交通導護時數,累計達四小時者,在不影響正常教學下,於三個月內得予以補休假或行政獎勵。教師每日執行學生校外交通導護時數(上學前及放學後)以一小時為單位,超過一小時之餘數,不得合併計算。
十一、本要點經縣長核定後函頒實施,修正時亦同。


高雄縣教師會針對導護工作給高雄縣教育局的建議
劉亞平93/3/2
高雄縣教師會針對導護工作問題,一直不斷地跟教育局溝通建議,要求檢討注意交通導護的問題,解決目前各校自行其事的亂象,雖然高雄縣政府已經有回文,但各校仍沒有多大進步,在此進ㄧ步提出建議:
ㄧ、學生上學進校門前和放學出校門後的上、下學安全維護工作,學校並不能完全掌握負責,家長和學校要共同合作。
二、學校安全維護的導護工作應由校長及全體教師〈含各處室兼職行政人員〉共同負責,不能完全由老師承受。
三、重要路口的交通指揮,各校可以向警方申請支援,交通執勤儘量以警察、警衛替代役男或義工為主。
四、行政主管要準時到校坐鎮,學校開門就要有行政負責人在場,以因應各種突發狀況的指揮和救助。
五、老師負責校門和校內的導護工作,義工負責路口、校門、校內的支援,越多義工校園安全更有保障。
六、兒童禁止在馬路上擔任交通勤務,這已經嚴重違反兒童福利法等規定,應該嚴令各校不准兒童執勤。
七、為落實各校導護工作,各校應訂定『導護工作實施辦法』,並在校務會議討論通過後實施。


-----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080806-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引用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名  稱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英
修正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06 日
   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為促進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全發展,保障其權益,增進其福利,特制定本法

兒童及少年福利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 2 條  
本法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
;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第 3 條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應負保護、教養之責任。對於主管機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依本法所為之各項措施,應配合及協
助。
第 4 條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童及
少年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於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早
期療育、身心障礙重建及其他特殊協助之兒童及少年,應提供所需服務及
措施。
第 5 條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處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
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有關其保護及救助,並應優先處理。
兒童及少年之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政府應予適當之協助及保護。
第 6 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
) 為縣 (市) 政府。
前項主管機關在中央應設兒童及少年局;在直轄市及縣 (巿) 政府應設兒
童及少年福利專責單位。
第 7 條  
下列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掌理。但涉及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
依法應由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理者,從其規定:
一、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法規與方案之規劃、釐定及宣導事項。
二、對直轄市、縣 (市) 政府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監督及協調事項。
三、中央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之分配及補助事項。
四、兒童及少年福利事業之策劃、獎助及評鑑之規劃事項。
五、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訓練之規劃事項。
六、國際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之聯繫、交流及合作事項。
七、兒童及少年保護業務之規劃事項。
八、中央或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設立、監督及輔導事項。
九、其他全國性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第 8 條  
下列事項,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掌理。但涉及各地方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職掌,依法應由各地方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理者,從其規定:
一、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自治法規與方案之規劃、釐
定、宣導及執行事項。
二、中央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法規及方案之執行事項。
三、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訓練之執行事項。
四、兒童及少年保護業務之執行事項。
五、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設立、監督及輔導事項。
六、其他直轄市、縣 (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第 9 條  
本法所定事項,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範圍,針對兒
童及少年之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主動規劃所需福利,對涉及相關機
關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應全力配合之。
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劃分如下:
一、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政策、福利工作、福利事業、
專業人員訓練、兒童及少年保護、親職教育、福利機構設置等相關事
宜。
二、衛生主管機關:主管婦幼衛生、優生保健、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醫療、
兒童及少年心理保健、醫療、復健及健康保險等相關事宜。
三、教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教育及其經費之補助、特殊教育、幼
稚教育、兒童及少年就學、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等相關事宜。
四、勞工主管機關:主管年滿十五歲少年之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勞動條
件之維護等相關事宜。
五、建設、工務、消防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建築物管理、
公共設施、公共安全、建築物環境、消防安全管理、遊樂設施等相關
事宜。
六、警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人身安全之維護、失蹤兒童
及少年之協尋等相關事宜。
七、交通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交通安全、幼童專用車檢驗等相關事
宜。
八、新聞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閱聽權益之維護、媒體分級等相關事
宜之規劃與辦理。
九、戶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身分資料及戶籍相關事宜。
一○、財政主管機關:主管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稅捐之減免等相關事宜。
一一、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措施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辦理。
第 10 條  
主管機關為協調、研究、審議、諮詢及推動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應設諮
詢性質之委員會。
前項委員會以行政首長為主任委員,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之比例不
得低於委員人數之二分之一。委員會每年至少應開會四次。
第 11 條  
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培養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人員,並應定期舉辦
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
第 12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之來源如下:                                 
一、各級政府年度預算及社會福利基金。
二、私人或團體捐贈。
三、依本法所處之罰鍰。
四、其他相關收入。
   第 二 章 身分權益
第 13 條  
胎兒出生後七日內,接生人應將其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戶政及衛生主管機
關備查。
接生人無法取得完整資料以填報出生通報者,仍應為前項之通報。戶政主
管機關應於接獲通報後,依相關規定辦理;必要時,得請求主管機關、警
政及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助。
出生通報表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 14 條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收養事件,應基於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斟酌收養
人之人格、經濟能力、家庭狀況及以往照顧或監護其他兒童及少年之紀錄
決定之。
滿七歲之兒童及少年被收養時,兒童及少年之意願應受尊重。兒童及少年
不同意時,非確信認可被收養,乃符合其最佳利益,法院應不予認可。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得准收養人與兒童及少年先行共同生活一
段期間,供法院決定認可之參考;共同生活期間,對於兒童及少年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由收養人為之。
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應命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進行
訪視,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收養人或收養事件之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相
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
前項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進行前項訪視,應調查出養之必要性
,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其無出養之必要者,應建議法院不為收養之認可。
法院對被遺棄兒童及少年為收養認可前,應命主管機關調查其身分資料。
父母對於兒童及少年出養之意見不一致,或一方所在不明時,父母之一方
仍可向法院聲請認可。經法院調查認為收養乃符合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
時,應予認可。
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知主管機關,主管
機關應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報告。
第 15 條  
收養兒童及少年經法院認可者,收養關係溯及於收養書面契約成立時發生
效力;無書面契約者,以向法院聲請時為收養關係成立之時;有試行收養
之情形者,收養關係溯及於開始共同生活時發生效力。
聲請認可收養後,法院裁定前,兒童及少年死亡者,聲請程序終結。收養
人死亡者,法院應命主管機關或其委託機構為調查,並提出報告及建議,
法院認收養於兒童及少年有利益時,仍得為認可收養之裁定,其效力依前
項之規定。
第 16 條  
養父母對養子女有下列之行為,養子女、利害關係人或主管機關得向法院
聲請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
一、有第三十條各款所定行為之一。
二、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或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情節重大者。
第 17 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收養資訊中心,保存
出養人、收養人及被收養兒童及少年之身分、健康等相關資訊之檔案。
收養資訊中心、所屬人員或其他辦理收出養業務之人員,對前項資訊,應
妥善維護當事人之隱私並負專業上保密之責,未經當事人同意或依法律規
定者,不得對外提供。
第一項資訊之範圍、來源、管理及使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8 條  
父母或監護人因故無法對其兒童及少年盡扶養義務時,於聲請法院認可收
養前,得委託有收出養服務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代覓適當之收養人。
前項機構應於接受委託後,先為出養必要性之訪視調查;評估有其出養必
要後,始為寄養、試養或其他適當之安置、輔導與協助。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從事收出養服務項目之許可、管理、撤銷及收出養媒
介程序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三 章 福利措施
第 19 條  
直轄市、縣 (市) 政府,應鼓勵、輔導、委託民間或自行辦理下列兒童及
少年福利措施:
一、建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通報系統,並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二、辦理兒童托育服務。
三、對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諮詢輔導服務。
四、對兒童及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
五、對於無力撫育其未滿十二歲之子女或被監護人者,予以家庭生活扶助
或醫療補助。
六、對於無謀生能力或在學之少年,無扶養義務人或扶養義務人無力維持
其生活者,予以生活扶助或醫療補助。
七、早產兒、重病兒童及少年與發展遲緩兒童之扶養義務人無力支付醫療
費用之補助。
八、對於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或逃家之兒童及少年,提供適當之安置。
九、對於無依兒童及少年,予以適當之安置。
一○、對於未婚懷孕或分娩而遭遇困境之婦嬰,予以適當之安置及協助。
一一、提供兒童及少年適當之休閒、娛樂及文化活動。
一二、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一三、其他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之福利服務。
前項第九款無依兒童及少年之通報、協尋、安置方式、要件、追蹤之處理
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第十二款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得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指定所
屬國民小學辦理,其辦理方式、人員資格等相關事項標準,由教育部會同
內政部定之。
第 20 條  
政府應規劃實施未滿十八歲兒童及少年之醫療照顧措施,必要時並得視其
家庭經濟條件補助其費用。
前項費用之補助對象、項目、金額及其程序等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
第 21 條  
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得申請警政主
管機關建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之指紋資料。
第 22 條  
各類兒童及少年福利、教育及醫療機構,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
障礙兒童及少年,應通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將接獲資料,建立檔案管理,並視其需要提供、轉介適當之服
務。
第 23 條  
政府對發展遲緩兒童,應按其需要,給予早期療育、醫療、就學方面之特
殊照顧。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應配合前項政府對發展遲緩兒童
所提供之各項特殊照顧。
早期療育所需之篩檢、通報、評估、治療、教育等各項服務之銜接及協調
機制,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衛生、教育主管機關規劃辦理。
第 24 條  
兒童及孕婦應優先獲得照顧。                                     
交通及醫療等公、民營事業應提供兒童及孕婦優先照顧措施。
第 25 條  
少年年滿十五歲有進修或就業意願者,教育、勞工主管機關應視其性向及
志願,輔導其進修、接受職業訓練或就業。
雇主對年滿十五歲之少年員工應提供教育進修機會,其辦理績效良好者,
勞工主管機關應予獎勵。
   第 四 章 保護措施
第 26 條  
兒童及少年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吸菸、飲酒、嚼檳榔。
二、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三、觀看、閱覽、收聽或使用足以妨害其身心健康之暴力、色情、猥褻、
賭博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
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四、在道路上競駛、競技或以蛇行等危險方式駕車或參與其行為。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
各款行為。
任何人均不得供應第一項之物質、物品予兒童及少年。
第 27 條  
出版品、電腦軟體、電腦網路應予分級;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
物品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應予分級者,亦同。
前項物品列為限制級者,禁止對兒童及少年為租售、散布、播送或公然陳
列。
第一項物品之分級辦法,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 28 條  
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限制級電子遊戲場及其他涉及
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前
項場所。
第一項場所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應拒絕兒童及少年進入。
第 29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充當前
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或從事危險、不正當或其他足以危害或影響其身心發
展之工作。
任何人不得利用、僱用或誘迫兒童及少年從事前項之工作。
第 30 條  
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遺棄。
二、身心虐待。
三、利用兒童及少年從事有害健康等危害性活動或欺騙之行為。
四、利用身心障礙或特殊形體兒童及少年供人參觀。
五、利用兒童及少年行乞。
六、剝奪或妨礙兒童及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之機會。
七、強迫兒童及少年婚嫁。
八、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及少年,或以兒童及少年為擔保之行為

九、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猥褻行為或性交。
十、供應兒童及少年刀械、槍、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十一、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猥褻、色情或其他有害兒童及少
年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
、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十二、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
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
品。
十三、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四、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自殺行為。
十五、其他對兒童及少年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第 31 條  
孕婦不得吸菸、酗酒、嚼檳榔、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為其他有
害胎兒發育之行為。
任何人不得強迫、引誘或以其他方式使孕婦為有害胎兒發育之行為。
第 32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
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
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第 33 條  
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事之一,宜由相關機構協助、輔導者,直轄市、縣 (
市) 主管機關得依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之申請
或經其同意,協調適當之機構協助、輔導或安置之:
一、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或從事第二十九條第
一項禁止從事之工作,經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盡力禁止而無效果。
二、有品行不端、暴力等偏差行為,情形嚴重,經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盡力矯正而無效果。
前項機構協助、輔導或安置所必要之生活費、衛生保健費、學雜各費及其
他相關費用,由扶養義務人負擔。
第 34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
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
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充當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
三、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
四、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五、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 (市
)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
,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
查報告。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及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
第 35 條  
兒童及少年罹患性病或有酒癮、藥物濫用情形者,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協助就醫,或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會
同衛生主管機關配合協助就醫;必要時,得請求警察主管機關協助。
前項治療所需之費用,由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負擔。但屬全民健康
保險給付範圍或依法補助者,不在此限。
第 36 條  
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
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直轄市、縣 (市) 主
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者。
三、兒童及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
當之行為或工作者。
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者。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為前項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時
,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
交付適當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第 37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
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
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
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
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
繼續安置之聲請,得以電訊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為之。
第 38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對於前條
第二項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提起抗告。對於抗告法院之
裁定不得再抗告。
聲請及抗告期間,原安置機關、機構或寄養家庭得繼續安置。
安置期間因情事變更或無依原裁定繼續安置之必要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父母、原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得向法院聲請變更或撤銷
之。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對於安置期間期滿或依前項撤銷安置之兒童及
少年,應續予追蹤輔導一年。
第 39 條  
安置期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
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
義務。
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及少年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交
付安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權
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陳報法院執行監護事務
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
安置期間,兒童及少年之父母、原監護人、親友、師長經主管機關許可,
得依其指示時間、地點及方式,探視兒童及少年。不遵守指示者,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得禁止之。
主管機關為前項許可時,應尊重兒童及少年之意願。
第 40 條  
安置期間,非為貫徹保護兒童及少年之目的,不得使其接受訪談、偵訊、
訊問或身體檢查。
兒童及少年接受訪談、偵訊、訊問或身體檢查,應由社會工作人員陪同,
並保護其隱私。
第 41 條  
兒童及少年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者,其父母、
監護人、利害關係人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得申請直轄市、縣 (市) 主
管機關安置或輔助。
前項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交付適當之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受寄養家庭或機構負責人依第一項規定,在
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
第一項之家庭情況改善者,被安置之兒童及少年仍得返回其家庭,並由主
管機關續予追蹤輔導一年。
第二項及第三十六條第三項之家庭寄養,其寄養條件、程序與受寄養家庭
之資格、許可、督導、考核及獎勵之辦法,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
定之。
第 42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第三十六條第三項或前條第二項對兒童及少
年為安置時,因受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提供兒童及少年必要服務所需之生
活費、衛生保健費、學雜各費及其他與安置有關之費用,得向扶養義務人
收取;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
第 43 條  
兒童及少年有第三十條或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事,或屬目睹家庭暴力
之兒童及少年,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列為保護個案者,該主管機
關應提出兒童及少年家庭處遇計畫;必要時,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或團體辦理。
前項處遇計畫得包括家庭功能評估、兒童少年安全與安置評估、親職教育
、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戒癮治療或其他與維護兒童及少年或其他家庭正
常功能有關之扶助及福利服務方案。
處遇計畫之實施,兒童及少年本人、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
之人或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
第 44 條  
依本法保護、安置、訪視、調查、評估、輔導、處遇兒童及少年或其家庭
,應建立個案資料,並定期追蹤評估。
因職務上所知悉之秘密或隱私及所製作或持有之文書,應予保密,非有正
當理由,不得洩漏或公開。
第 45 條  
對於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所轉介或交付安置輔導之兒童及少年及其家庭,當
地主管機關應予以追蹤輔導,並提供必要之福利服務。
前項追蹤輔導及福利服務,得委託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為之。
第 46 條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遭受第
三十條或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兒童及少年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
分之資訊。兒童及少年有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
康之物質之情事者,亦同。
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前項兒童
及少年身分之資訊。
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第
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
第 47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就本法規定事項,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託兒童
及少年福利機構、團體進行訪視、調查及處遇。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受其委託之機構或團體進行訪視、調查及處
遇時,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師長、雇
主、醫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應予配合並提供相關資料;必要時,該主管
機關並得請求警政、戶政、財政、教育或其他相關機關或機構協助,被請
求之機關或機構應予配合。
第 48 條  
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疏於保護、照顧情節嚴重,或有第三十條、第
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或未禁止兒童及少年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
藥品者,兒童及少年或其最近尊親屬、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
其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宣告停止其親權或監護權之全部或一部,或
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對於養父母,並得聲請法院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

法院依前項規定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得指定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
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適當之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方法
、命其父母、原監護人或其他扶養義務人交付子女、支付選定或改定監護
人相當之扶養費用及報酬、命為其他必要處分或訂定必要事項。
前項裁定,得為執行名義。
第 49 條  
有事實足以認定兒童及少年之財產權益有遭受侵害之虞者,主管機關得請
求法院就兒童及少年財產之管理、使用、收益或處分,指定或改定社政主
管機關或其他適當之人任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之方法,並得指定或改定受託
人管理財產之全部或一部。
前項裁定確定前,主管機關得代為保管兒童及少年之財產。
   第 五 章 福利機構
第 50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分類如下:                                   
一、托育機構。
二、早期療育機構。
三、安置及教養機構。
四、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
五、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前項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規模、面積、設施、人員配置及業務範圍等事
項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各級主管機關應鼓勵、委託民間或自行創辦
;其所屬公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業務,必要時,並得委託民間辦理。
第 51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業務,應遴用專業人員辦理;其專業人員之類別、
資格、訓練及課程等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52 條  
私人或團體辦理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應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
其有對外勸募行為且享受租稅減免者,應於設立許可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
財團法人登記。
未於前項期間辦理財團法人登記,而有正當理由者,得申請核准延長一次
,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屆期不辦理者,原許可失其效力。
第一項申請設立之許可要件、申請程序、審核期限、撤銷與廢止許可、督
導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53 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不得利用其事業為任何不當之宣傳;其接受捐贈者,
應公開徵信,並不得利用捐贈為設立目的以外之行為。
主管機關應辦理輔導、監督、檢查、評鑑及獎勵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前項評鑑對象、項目、方式及獎勵方式等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 六 章 罰則
第 54 條  
接生人違反第十三條規定者,由衛生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55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
定情節嚴重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供應菸、酒或檳榔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
罰鍰。
供應毒品、非法供應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予兒童及少年者
,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供應有關暴力、猥褻或色情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
訊號、電腦網路或其他物品予兒童及少年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56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
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三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
公告場所負責人姓名。
第 57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
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
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公告行為人及場所負責人之姓名,並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除
情節嚴重,由主管機關移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令其歇業者外,令其停業一
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58 條  
違反第三十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
姓名。
違反第三十條第十二款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並得勒令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第 59 條  
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 60 條  
違反第三十二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第 61 條  
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
以下罰鍰。
第 62 條  
違反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四十四條第二項、第四十六
條第三項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第 63 條  
違反第四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者,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其負責人及行為人
,得各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第四十六條第一
項規定之物品。
第 64 條  
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師長、雇主、醫
事人員及其他有關之人違反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
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至其配合或提供相關資
料為止。
第 65 條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得令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並收取必要之費用;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
一、對於兒童及少年所為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第二款行為,未依同條第二項
規定予以禁止。
二、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十條或第三十二條
規定,情節嚴重。
三、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情事之一者。
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令其接受前項親職教育輔導,有正當理由無
法如期參加者,得申請延期。
拒不接受第一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
千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參加為止。
第 66 條  
違反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者,由設立許可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
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並命其限期申辦設立許可,屆期仍不辦
理者,得按次處罰。
經設立許可主管機關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令其立即停止對外勸募之行
為,而不遵令者,由設立許可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並公告其名稱,並得令其
停辦一日以上一個月以下。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設立許可主管機關應通知其
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令其停辦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一、虐待或妨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者。
二、違反法令或捐助章程者。
三、業務經營方針與設立目的不符者。
四、財務收支未取具合法之憑證、捐款未公開徵信或會計紀錄未完備者。
五、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檢查、監督者

六、對各項工作業務報告申報不實者。
七、擴充、遷移、停業未依規定辦理者。
八、供給不衛生之餐飲,經衛生主管機關查明屬實者。
九、提供不安全之設施設備者。
一○、發現兒童及少年受虐事實未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者。
一一、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須辦理財團法人登記而未登記者,其有對外募
捐行為時。
一二、有其他重大情事,足以影響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者。
依前二項規定令其停辦而拒不遵守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經處罰鍰,仍拒不停辦者,設立許可主管機關應廢止其設立許可。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停辦、停業、解散、撤銷許可或經廢止許可時,設立
許可主管機關對於該機構收容之兒童及少年應即予適當之安置。兒童及少
年福利機構應予配合;不予配合者,強制實施之,並處以新臺幣六萬元以
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 67 條  
依本法應受處罰者,除依本法處罰外,其有犯罪嫌疑者,應移送司法機關
處理。
第 68 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仍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第 七 章 附則
第 69 條  
十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之人,於緊急安置等保護措施,準用本法之規定。
第 70 條  
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故意對其
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童及少年已定有特
別處罰規定者,不在此限。
對於兒童及少年犯罪者,主管機關得獨立告訴。
第 71 條  
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領取本法相關補助或獎勵費用者,主管機關應撤
銷原處分並以書面限期命其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其
涉及刑事責任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第 72 條  
扶養義務人不依本法規定支付相關費用者,如為保護兒童及少年之必要,
由主管機關於兒童及少年福利經費中先行支付。
第 73 條  
本法修正施行前已許可立案之兒童福利機構及少年福利機構,於本法修正
公布施行後,其設立要件與本法及所授權辦法規定不相符合者,應於中央
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期限內改善;屆期未改善者,依本法規定處理。
第 74 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5 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100419-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引用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13

名  稱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修正日期 民國 99 年 04 月 19 日
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本規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本規則所用名詞釋義如左:
一、汽車:指在道路上不依軌道或電力架線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 (包括
機器腳踏車) 。
二、客車:指載乘人客四輪以上之汽車。
三、貨車:指裝載貨物四輪以上之汽車。
四、客貨兩用車:指兼載人客及貨物之汽車。
五、代用客車:指不載貨時代替客車使用之貨車。
六、幼童專用車:指專供載運未滿七歲兒童之客車。
七、特種車:指有特種設備供專門用途而異於一般汽車之車輛,包括吊車
、救濟車、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憲警巡邏車、工程車、教練車
、殘障用特製車、灑水車、郵車、垃圾車、清掃車、水肥車、囚車、
殯儀館運靈車及經交通部核定之其他車輛。
八、曳引車:指專供牽引其他車輛之汽車。
九、拖車:指由汽車牽引,其本身並無動力之車輛;依其重量等級區分,
總重七百五十公斤以上者為重型拖車,未滿七百五十公斤者為輕型拖
車。
一○、全拖車:指具有前後輪,其前端附掛於汽車之拖車。
一一、半拖車:指具有後輪,其前端附掛於曳引車第五輪之拖車。
一二、拖架:指專供裝運十公尺以上超長物品並以物品本身連結曳引車之
架形拖車。
一三、聯結車:指汽車與重型拖車所組成之車輛。
一四、全聯結車:指一輛曳引車或一輛汽車與一輛或一輛以上重型全拖車
所組成之車輛。
一五、半聯結車:指一輛曳引車與一輛重型半拖車所組成之車輛。
一六、車重:指車輛未載客貨及駕駛人之空車重量。
一七、載重:指車輛允許載運客貨之重量。
一八、總重:指車重與載重之全部重量。
一九、總聯結重量:指曳引車及拖車之車重與載重之全部重量。
二○、雙軸軸組:兩個車軸其相鄰車軸中心點之距離小於二‧四公尺,且
由廠商宣告所形成之車軸組合。
二一、參軸軸組:三個車軸其相鄰車軸中心點之距離小於二‧四公尺,且
由廠商宣告所形成之車軸組合。
二二、第五輪載重量:指曳引車轉盤所承受之重量。
二三、市區雙層公車:指具有上下兩層座位及通道,專供市區汽車客運業
作為公共汽車使用之客車。
前項第一款所指之汽車,如本規則同一條文或相關條文就機器腳踏車另有
規定者,係指除機器腳踏車以外四輪以上之車輛。

第 3 條   汽車依其使用性質,分為下列各類:
一、客車:
(一)大客車:座位在十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客車、座位在
二十五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幼童專用車。其座位之計
算包括駕駛人、幼童管理人及營業車之服務員在內。
(二)小客車:座位在九座以下之客車或座位在二十四座以下之幼童專用
車。其座位之計算包括駕駛人及幼童管理人在內。
二、貨車:
(一)大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貨車。
(二)小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之貨車。
三、客貨兩用車:
(一)大客貨兩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並核定載人座位,或全部
座位在十座以上,並核定載重量之汽車。
(二)小客貨兩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
下,並核定載人座位及載重量,其最後一排座椅固定後,後方實際
之載貨空間達一立方公尺以上之汽車。
四、代用客車:
(一)代用大客車:大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大客車,其載客人數
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二十五人。
(二)代用小客車:小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小客車,其載客人數
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九人。
五、特種車:
(一)大型特種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或全部座位在十座以上之特
種車。
(二)小型特種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下
之特種車。
六、機器腳踏車:
(一)重型機器腳踏車:
1.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逾五十立方公分且在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
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五馬力且在四
十馬力(HP)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逾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四十馬力(HP
)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二)輕型機器腳踏車:
1.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
(1)汽缸總排氣量在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在五馬力(HP)
以下、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一千瓦)以上或最大輸出馬
力小於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小於一千瓦),且最大行駛
速率逾每小時四十五公里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2.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
馬力小於一.三四馬力(電動機功率小於一千瓦),且最大行駛
速率在每小時四十五公里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第 4 條   汽車依其使用目的,分為左列二類:
一、自用 機關、學校、團體、公司、行號或個人自用而非經營客貨運之
  車輛。
二、營業 汽車運輸業以經營客貨貨運為目的之車輛。

第 5 條   汽車駕駛人分類如左:
一、職業駕駛人 指以駕駛汽車為職業者。  
二、普通駕駛人 指以駕駛自用車而非駕駛汽車為職業者。 

第 6 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一)腳踏自行車。
(二)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
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
輪車輛。
(三)電動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
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輪
車輛。
二、三輪以上慢車:
(一)人力行駛車輛:指三輪客、貨車、手拉(推)貨車等。
(二)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

第 7 條   車輛所有人、駕駛人、行人或其他使用道路之行為人,違反本規則之規定
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規定處罰;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未規定
者,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公路法、市區道路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處
罰。

第 二 章 汽車牌照
第 8 條   汽車牌照包括號牌、行車執照及拖車使用證,為行車之許可憑證,由汽車
所有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經清繳其所有違反公路法與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規定之罰鍰及未繳納之汽車燃料使用費並檢驗合格後發給之。
但拖車號牌及拖車使用證得由使用人申請之。

第 9 條   汽車號牌之型式、顏色及編號,按其種類由交通部定之。
前項汽車號牌之型式、顏色及編號變更時,公路監理機關應通知汽車所有
人限期換領新型號牌,逾期未換領又未申請延期者,其牌照不得使用,經
再通知逾期仍不換領號牌,其牌照應予註銷。

第 10 條   汽車牌照不得偽造、變造或矇領,並不得借供他車使用或使用他車牌照行
駛。

第 11 條   汽車號牌懸掛位置,除原設有固定位置外,應依下列規定懸掛固定:
一、汽車號牌每車兩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前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
二、曳引車號牌每車二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前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
三、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號牌每車一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當
位置。但汽缸總排氣量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上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號牌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一日起每車二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
前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其前方號牌並得以直式或橫式之懸掛或黏貼
方式為之。
四、汽車及曳引車臨時號牌每車二面,應黏貼於車輛前後端之適當位置,
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臨時號牌每車一面,應黏貼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當
位置。
五、汽車及曳引車試車號牌每車二面,應懸掛於車輛前後端明顯適當位置
,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試車號牌每車一面,應懸掛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
當位置。
汽車號牌不得變造損毀、塗抹或粘貼其他材料、加裝邊框或霓虹燈、裝置
旋轉架、顛倒懸掛或以安裝其他器具之方式使不能辨認其牌號,並不得以
他物遮蔽,如有污穢,致不能辨認其牌號時,應洗刷清楚。
汽車號牌有裁剪或扭曲懸掛者,以損毀號牌論。

第 12 條   汽車行車執照、拖車使用證應隨車攜帶,以備查驗。

第 13 條   汽車號牌之一面或二面如遺失或損壞時,汽車所有人應向公路監理機關,
重新申領牌照。但汽車號牌遺失者,應檢附警察機關車牌遺失證明單。
汽車行車執照或拖車使使證如遺失或損壞時,應由汽車所有人或拖車使用
人申請補發或換發。

第 14 條   汽車行車執照、拖車使用證每三年換發一次,機器腳踏車行車執照每二年
換發一次,自原發照之日起算,期滿前後一個月內,須申請換領新照始得
行駛。

第 15 條   汽車新領牌照應申請登記。
汽車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申請異動登記。
一、過戶。
二、變更。
三、停駛。
四、復駛。
五、報廢。
六、繳銷牌照。
七、註銷牌照。

第 16 條 汽車所有人依前條規定申請者,應填具申請書,並依下列規定提出證明文
件:
一、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國民身分證或軍人身分證或僑民居留
證明。如繳驗證件不能清楚辨認者,並應繳驗有效之駕駛執照或全民
健康保險卡或護照等第二身分證明文件。
二、以機關、學校或團體名義申請登記者,除應有該機關、學校或團體正
式證明文件外,並應提具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如其證明文件為
影本者,應另繳驗統一編號編配通知書影本。
三、以公司、行號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公司、行號主管機關核准登記
之公文(公司含登記表)或公司、行號主管機關核發之登記證明書,
並應提具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如係以公司、行號之聯絡處、辦
事處或通信處名義登記者,除應憑總公司、行號之證明外,亦應提具
總公司、行號之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但其繳驗之證明文件為影
本者,另繳驗該公司、行號最近一期繳納營業稅證明文件影本。
四、以執行業務者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該執行業務者負責人身份證影
本及執業證明文件或所屬公會出具之證明,並提具統一編號編配通知
書影本。
五、個人經營計程車客運業及計程車運輸合作社社員,應繳驗國民身份證
、有效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及該管公路主管機關核發之同意文件

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原汽車所有人委託汽車買賣業代辦過戶者,得憑各
該款規定之證明文件影本及委託汽車買賣業代辦過戶之委託書或當地汽車
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明書申請登記,並另繳驗汽車買賣業之商業登記證
明文件、汽車商業同業公會會員證及代辦人身分證,始得辦理。以當地汽
車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明書申請登記者,其商業登記證明文件得以影本
審驗。
前項委託汽車買賣業代辦過戶,如係辦理機器腳踏車過戶者,其證明書並
得由當地機車修理業職業工會開具。但其繳驗之工會會員證與商業登記證
明文件上之負責人應屬同一人。
前二項之汽車買賣業,應依法辦妥公司或行號登記,並經當地公路監理機
關登記列管,且無偽造、變造證件或虛偽不實之情事者,方得辦理受託代
辦過戶業務。
汽車所有人委託汽車買賣業以外之他人代辦汽車過戶者,除繳驗第一項第
一款規定之證明文件外,應另繳驗代辦人身分證與汽車所有人有效之駕駛
執照或全民健康保險卡或護照等證明文件。但汽車所有人有效之駕駛執照
或全民健康保險卡或護照等證明文件得以經法院或民間公證人認證文件代
替之。
從事汽車運輸業者,不得領用與其經營性質相同種類之自用車牌照。但因
行政或修護需要者,公路監理機關得以其營業車輛每五十輛發給一付之比
例,發給自用小型車牌照一付,十輛以上未滿五十輛者以一付計。
自用大客車、自用大貨車、自用大客貨兩用車、自用小貨車或幼童專用車
牌照,不得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但以直接從事生產,需裝載本身所需或
生產之物品時,經公路監理機關核准,得申請領用自用大貨車、自用小貨
車牌照,其審核規定如附件一及附件一之一。
申領身心障礙者專用車輛牌照,以個人名義領照使用之自用小型汽車為限
,其審核規定如附件一之二。

第 16-1 條   以個人名義申請機器腳踏車新領牌照登記,如係委託機車商業同業公會會
員代辦,得憑車主國民身分證影本及當地機車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明書
申請登記,並另繳驗代辦業者之商業登記證明文件、機車商業同業公會會
員證及代辦人身分證正本,始得辦理。以當地機車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
明書申請者,其商業登記證明文件得以影本審驗。

第 17 條   汽車所有人申請新領牌照登記應依下列規定繳驗車輛來歷憑證,經檢驗合
格後發給牌照:
一、國內製造之車輛,應繳驗車輛出廠與貨物稅完(免)稅照證及統一發
票。
二、國內製造之車身,應繳驗車身出廠與貨物稅完(免)稅照證及車身之
統一發票。
三、進口之車輛:
(一)向貿易商或經銷商購買新車者,應繳驗海關進口與貨物稅完(免)
稅證明書、出廠證明、貿易商或經銷商開立之統一發票。
(二)購買免稅進口轉售車輛者,應繳驗海關進口與貨物稅完(免)稅證
明書、補繳貨物稅之完稅照或免稅證明及讓渡書。
(三)公司、行號、法人團體或個人輸入自行使用之車輛,應繳驗海關進
口與貨物稅完(免)稅證明書及出廠證明。
四、機關、學校、團體標售或拍賣者,應繳驗該機關、學校或團體正式證
明文件,其原屬免稅車輛者,並應繳驗補繳貨物稅之完稅照。
五、軍用車輛換領普通牌照者,應有軍車管理機關證明文件及補繳貨物稅
之完稅照或免稅證明。
國產及進口之車輛均應符合交通部規定之安全檢驗標準,並應經車輛型式
安全檢測及審驗合格,取得安全審驗合格證明書,始得辦理登記、檢驗、
領照。
公路監理機關辦理車輛發照時,除應查驗前項車輛規格審查或審驗合格文
件外,並應依相關規定登記檢驗合格後,始予發照。

第 17-1 條   機器腳踏車、小客車、小客貨兩用車及小貨車所有人申請新領牌照登記,
應繳交車輛製造廠、代理商或進口商出具,經內政部認可,施加於車輛特
定零組件之防竊辨識碼完工證明文件,始得辦理新登檢領照。
前項實施日期、特定零組件項目、實施車種、防竊辨識碼技術及完工證明
文件之申請與核發作業規定,由內政部訂定公告之。

第 18 條   汽車在未領有正式牌照前,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申領臨時牌照:
一、駛往海關驗關繳稅。
二、駛往公路監理機關接受新領牌照前檢驗。
三、買賣試車時。
四、因出售或進口由甲地駛往乙地時。
五、准許過境之外國汽車。

第 19 條   汽車臨時牌照使用期限,依左列規定:
一、依前條第一款至第三款申領者,均不得超過五日。但有正當理由申請
  再領者,各以一次為限。
二、依前條第四款申領者,得視行程需要核定。但在同一省市不得超過一
五日。
三、准許過境之外國汽車,應由入境之公路監理機關核發臨時牌照,最多
  不得超過三個月,並於出境時繳回。
臨時牌照使用期限屆滿後,應即將該牌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繳銷之。
領用臨時牌照之車輛,不得載運客貨收費營業。

第 20 條   汽車運輸、買賣、製造、修理業、汽車研究機構,因業務需要試行汽車時
,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試車牌照憑用,但應遵守左列規定:
一、不得載運客貨收費營業。
二、應在指定路線或區域內行駛。
三、按季或按年領用,期滿仍需續用時,應於期滿十日內向原發照機關換
領新照。
四、請領試車牌照時,應按規定費率繳納押牌費、租牌費。
五、試車牌照領用期滿或不予繼續使用時,應將所領牌照繳還原發照機關

前項試車牌照屬於機器腳踏車使用者,限由機器腳踏車製造業及研究機構
申領,並須遵守前項各款規定。

第 21 條   汽車所有人具有同一型式之汽車在五輛以上或汽車修理廠備置新品引擎者
,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預備引擎使用證。
預備引擎限換用於同一型式之汽車,換用時免辦變更登記手續。但須將預
備引擎使用證連同行車執照隨車攜帶。
汽車預備引擎應經公路監理機關檢驗合格登記後,發給使用證。 
汽車預備引擎使用證有效期限一年,期滿後如換領新證時,仍應依照前項
規定檢驗。

第 22 條   汽車過戶登記應由讓與人與受讓人共同填具汽車過戶登記書,向公路監理
機關申請,並應繳驗左列證件:
一、原領之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
二、行車執照。
公路監理機關於審核各項應備證件相符後,即予辦理過戶登記,換發新行
車執照。

第 23 條   汽車車身式樣、輪胎隻數或尺寸、燃料種類、座位、噸位、引擎、車架、
車身、頭燈等設備或使用性質、顏色、汽車所有人名稱、地址等如有變更
,均應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登記。
前項變更登記,除汽車所有人名稱、地址等變更時,免予檢驗外,餘均須
檢驗合格。
引擎或車架變更,以型式及燃料種類相同者為限。
第一項汽車設備規格之變更應符合附件十五之規定。

第 23-1 條   汽車下列設備規格不得變更:
一、底盤設備:
(一)方向盤位置。
(二)傳動系統設備:指汽車之排檔型式、驅動方式、變速箱及齒輪箱。
(三)煞車作用設備:指煞車作用種類(總泵、分泵及油管)及防滑煞車
系統。
(四)懸吊系統:指支臂、三角架與連桿機構。
(五)軸距規格。
二、引擎設備:指引擎之機械或渦輪增壓系統、氮氣導入裝置設備。
三、車身設備:
(一)車身外附加燈飾。
(二)車燈噴色或貼膠紙。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項目。
機器腳踏車下列設備規格不得變更:
一、引擎設備:指引擎之機械或渦輪增壓系統、氮氣導入裝置設備。
二、車身設備:車燈噴色或貼膠紙。
三、排氣管數量或其左右側安裝位置。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項目。

第 24 條 汽車變更登記,應由汽車所有人填具異動登記書,檢同行車執照及原領之
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如變更引擎或車身者
,並應繳驗來歷證件。
依第二十三條辦理汽車設備規格變更者,另應依附件十五規定繳驗相關證
明文件。
使用中車輛經依規定取得車輛安全審驗合格報告者,得向公路監理機關辦
理使用液化石油氣為燃料(含單、雙燃料)、車輛後懸部分大樑、附掛拖
車、軸組荷重及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變更登記檢驗。
前項作業規定由交通部定之。
公路監理機關於審核各項應備證件相符後,即予辦理變更登記,並換發新
行車執照,變更記錄如與行車執照上所載項目無關者,免換行車執照。

第 24-1 條 計程車得設置車頂廣告看板架。
計程車設置車頂廣告看板架者,應檢具下列證明文件,向公路監理機關申
請檢驗及變更登記:
一、經交通部認可之專業機構審驗合格之車頂廣告看板架型式審驗報告。
二、行車執照。
三、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
四、異動登記書二份。
安裝車頂廣告看板架者應投保責任保險,並應於保險到期前辦理續保手續

前項保險以每一型式產品為一投保單位,每一投保單位之最低保險金額應
包含下列各條件:
一、每一個人身體傷亡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
二、每一意外事故傷亡新臺幣四百五十萬元。
三、每一意外事故財產損失新臺幣五十萬元。
四、設置車頂廣告看板架審驗作業規定如附件十四。

第 25 條   汽車因故停駛或依法令規定責令停駛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
關辦理停駛登記,並將號牌及行車執照繳存。

第 26 條   汽車因故停駛期限最多不得超過一年,逾期即將牌照註銷。
超過停駛期限註銷牌照之車輛,如須復駛時,應依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重
新申領牌照。

第 27 條   停駛車輛復駛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原登記停駛之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認可
並予登記後,發還牌照。

第 28 條   汽車因機件損壞停駛或停駛期間在三個月以上者,於復駛時,應經檢驗合
格後,始得將牌照發還。

第 29 條   汽車引擎、底盤、電系、車門損壞應即停駛修護,其不堪修護使用時,應
申請報廢。
公路監理機關實施定期檢驗或臨時檢驗發現汽車有前項情事經覆驗不合格
時,應責令報廢。

第 30 條   汽車報廢,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報廢登記,並同時將
牌照繳還。
廢棄車輛經由警察、環保機關 (構) 處理者,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可之環
保機構應通知公路監理機關逕予以報廢登記;其通知作業規定,由交通部
會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內政部另定之。
報廢之汽車,不得再行申請登記檢驗領照使用。

第 31 條   汽車因新領牌照、過戶或變更地址而非屬同一公路監理機關管轄者,應依
照第十七條、第二十二條或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辦理,
登記之公路監理機關於辦妥新領、過戶或變更登記後,除將新領牌照登記
書、過戶登記書或異動登記書留存一聯備查外,應即將其車籍之電腦資料
移轉管轄之公路監理機關列管。

第 32 條   汽車牌照之登記主體已不存在及融資性租賃車輛租用人登記主體不存在或
其領用資格喪失者,其繼承人、負責人、清算人、承受人或出租人應向公
路監理機關申請異動登記。
汽車牌照不需使用時,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繳銷。
汽車繳銷牌照後重行申領執照時,應繳驗已辦妥之異動登記書及原新領牌
照登記書。

第 33 條   前條第一項應申請異動登記之義務人未辦理異動登記者,公路監理機關得
催告該義務人於十五日內辦理異動登記,逾期未辦理者,或經有關機關 (
構) 依法公告後仍無人認領之車輛,公路監理機關應逕行註銷該車輛牌照

汽車牌照受註銷處分者,由公路監理機關逕予登記註銷,除以汽車牌照註
銷處分書通知汽車所有人外,並將資料提供警察機關及稅捐機關。
汽車所有人於汽車失竊時,應檢附警察機關車輛失竊證明單並填具異動登
記書,向管轄之公路監理機關申辦註銷牌照登記。
經註銷牌照之汽車重行申領牌照時,應繳驗異動登記書或牌照註銷處分書
及原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如係失竊註銷牌照車輛,並應繳驗向司法或警
察機關領回車輛之證明,註銷時原牌照未繳回者,並應同時追繳。

第 34 條   汽車牌照登記書或過戶登記書如有遺失,應申請補發。

第 35 條   汽車檢驗分為申請牌照檢驗、定期檢驗及臨時檢驗三種。

第 36 條   汽車檢驗應按指定日期將車輛駛往公路監理機關檢驗場所或指定地點接受
檢驗。

第 37 條   汽車丈量量計方法,應依左列規定。
一、車長:自前保險桿至車尾最末端之長度。
二、車寬:車身左右最大之寬度。
三、車高:自地面至車身最高點之高度。
四、輪距:左右輪胎中心線之距離,雙輪者以左右雙輪中心線之距離為準

五、軸距:前軸中心點與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多軸者,以前軸或前軸組
中心點與最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為準;半拖車以第五輪中心至最後軸
中心點間之距離為準。
六、最遠軸距:車輛最前軸中心點與最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
七、後懸:最後軸中心點與車尾間之距離,但保險桿不計在內。
八、段差。汽車車寬小於所附掛之拖車時,拖車單邊超出汽車部分之尺寸
;其量度以兩車中心線為準。

第 38 條 車輛尺度、軸重、總重、後懸及段差之限制應依下列規定:
一、尺度之限制:
(一)全長:
1.大客車不得超過十二.二公尺。
2.大貨車不得超過十一公尺。
3.全聯結車不得超過二十公尺。
4.半聯結車不得超過十八公尺。
5.小型車附掛之拖車不得超過七公尺。
6.汽缸總排氣量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上之機器腳踏車不得超過四公
尺;汽缸總排氣量未滿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之機器腳踏車不得超過
二.五公尺。
(二)全寬:
1.汽車全寬不得超過二.五公尺,其後輪胎外緣與車身內緣之距離
,大型車不得超過十五公分,小型車不得超過十公分。
2.機器腳踏車除身心障礙者用特製車外,重型及普通輕型機器腳踏
車不得超過一.三公尺,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不得超過一公尺。
(三)全高:
1.市區雙層公車不得超過四.四公尺。
2.自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前單軸
後單軸大客車不得超過三.六公尺。但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前單軸後單軸大客車均不得超過三.六公
尺。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新型
式大客車不得超過三.五公尺。但自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一日
起,新登檢領照之大客車均不得超過三.五公尺。
3.其餘各類大型車不得超過三.八公尺。
4.小型車不得超過全寬之一.五倍,其最高不得超過二.八五公尺

5.機器腳踏車不得超過二公尺。
二、軸組荷重之限制:
(一)單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公噸。
(二)雙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四.五公噸。
(三)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車輛軸組荷重限制如下:
1.單軸:軸荷重每軸不得超過十公噸。
2.雙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七.五公噸。
3.參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二公噸。
三、總重或總聯結重量之限制:
(一)前後均為單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十五公噸。
(二)前單軸後雙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二十一公噸。
(三)前雙軸後單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二十公噸。
(四)全聯結車: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四十二公噸。
(五)半聯結車: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三十五公噸。
(六)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汽車,應符合附件十一之規定。
四、後懸:
(一)客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
(二)貨車及客貨兩用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五十。
(三)具有特種裝置之特種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六.六。但承載客
貨部分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五十。
五、段差:小型車及其所附掛之拖車,段差不得超過十五公分。
經內政部核定之消防車得使用前雙軸後雙軸式,且不受前項之限制。但仍
應依下列規定:
一、尺度之限制:
(一)全長不得超過十五公尺。
(二)全寬不得超過二.六公尺。
(三)全高不得超過四.二公尺。
二、軸組荷重之限制:
(一)單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二公噸。
(二)雙軸軸組: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公噸。
(三)參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二公噸。
三、總重不得超過四十公噸。
四、後懸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六.六。但承載客貨部分不得超過軸距
百分之五十。

第 39 條 汽車申請牌照檢驗之項目及標準,依下列規定:
一、引擎或車身(架)號碼及拖車標識牌應與來歷憑證相符。除小型車附
掛之拖車外,拖車標識牌及車身(架)號碼打刻應符合附件十七之規
定。
二、消音器作用正常,排氣管完好,排放空氣污染物符合管制規定。
三、方向盤應在左側。
四、腳煞車、手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
五、著地輪應為四輪以上,最前軸著地應為二輪。前輪側滑度合於規定。
六、各種喇叭應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
七、各種燈光應符合附件七規定。
八、車輛尺度、顏色、車身式樣與紀錄相符,車身標識合於第四十二條之
規定。
九、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計程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
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
十、雨刮、照後鏡完備,平頭大型車有前照鏡。
十一、座位符合第四十一條規定。各類車前排及小客車全部座位應裝置安
全帶。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新型
式大客車及自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大客車全
部座位應裝置安全帶。
十二、大客車、大貨車、曳引車、小型車附掛之廂式拖車及幼童專用車應
備有合於規定之滅火器,其規定如附件五,並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
三月一日起所使用之滅火器應為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滅
火器,且大客車應於車輛後半段乘客取用方便之處,另設一具汽車
用滅火器。
十三、計程車執業登記證插座完好,位置合於規定。
十四、曳引車、經核可附掛拖車之小型車及拖車除依照一般汽車檢驗規定
外,其聯結設備應完善;拖車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煞車燈、
方向燈、號牌號、車寬燈、倒車燈、尾燈、危險警告燈及反光標識
良好,位置合於規定。
十五、大貨車及拖車左右兩側之防止捲入裝置與後方之安全防護裝置(或
保險槓)合於規定。
十六、車高三.五公尺以上之汽車傾斜穩定度合於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
六年七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車高三.四公尺以上之新型式
大客車及自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車高三.四公
尺以上之大客車,亦同。
十七、車輛之車身變更打造全高為三‧四公尺以上大客車或三‧五公尺以
上其他車輛或特種車者,應檢附汽車底盤製造廠之符合安全書面證
明文件,特種設備應符合規定,並取得合法車身打造工廠之施工證
明。
十八、隨車有車輛故障標誌。
十九、使用燃料為液化石油氣者,其各項裝備應符合附件十之規定;使用
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其各項裝備應符合附件十三之規定。
二十、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式大貨車及傾卸式半拖車貨廂容積應合於規
定。
二十一、大客車尺度除全長、全寬、全高應符合前條規定外,其車身各部
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起大客
車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一規定。
二十二、使用自動排檔之小客車及小客貨兩用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
月一日起,國內產製者以出廠日為準,進口者以裝船日為準,應
裝設未踩煞車踏板無法由停車檔排出檔位之自動排檔鎖定裝置。
二十三、小型車附掛之拖車前後端尖角、側面突出物應合乎規定。
二十四、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應裝設
具有連續記錄汽車瞬間行駛速率及行車時間功能之行車紀錄器(
以下簡稱行車紀錄器)。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
照之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一
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及自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一日起新登
檢領照之八公噸以下營業大客車,亦同。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
審驗合格之證明。
二十五、應查驗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查)合格之有效證明書。高壓罐槽
車之罐槽體應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定有關高壓容器檢查之法令
辦理;常壓液態罐槽車之罐槽體應依常壓液態罐槽車罐槽體檢驗
及管理辦法規定辦理。
二十六、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半拖車及裝載砂石、土方且總重量在
二十公噸以上之傾卸框式大貨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
新登檢領照,應裝設具有顯示車輛載重功能且合於規定之載重計

二十七、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
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轉彎及倒車警報裝置

二十八、幼童專用車及校車之車身左右兩側與後方車身標示之倒三角形黃
色部分,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應使用合於
規定之反光識別材料。
二十九、幼童專用車之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

第 39-1 條 汽車定期檢驗之項目及標準,依下列規定:
一、引擎或車身(架)號碼及拖車標識牌與紀錄相符,號牌完好,並依規
定懸掛。除小型車附掛之拖車外,拖車標識牌及車身(架)號碼打刻
應符合附件十七之規定。
二、消音器作用正常,排氣管完好,排放空氣污染物符合管制規定。
三、腳煞車、手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
四、前輪側滑度合於規定。
五、各種喇叭應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
六、各種燈光完備,作用正常。依第二十三條規定辦理頭燈設備變更者,
其燈光應符合附件十五之變更檢驗規定。
七、車輛尺度、顏色、車身式樣與紀錄相符,車身標識完好合於第四十二
條之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大客車車重應與紀錄相
符。
八、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計程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
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
九、雨刮、照後鏡完備,平頭大型車有前照鏡。
十、座位數應與行車執照登載核定數相符。中華民國八十年七月一日以後
新登記領照之各類車前排及小客車全部座位安全帶完備。自中華民國
九十六年二月一日起營業大客車全部座位應裝置安全帶。但中華民國
九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登檢領照且不行駛高速公路、快速公路、
快速道路或標高五百公尺以上山區道路之市區公車及一般公路客運車
輛,除前排座位外,得免裝設。
十一、大客車、大貨車、曳引車、小型車附掛之廂式拖車及幼童專用車應
備有合於規定之滅火器,其規定如附件五,並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
十月一日起,使用之滅火器應為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滅
火器,且大客車應於車輛後半段乘客取用方便之處,另設一具汽車
用滅火器。
十二、計程車執業登記證插座完好,位置合於規定。
十三、曳引車、經核可附掛拖車之小型車及拖車除依照一般汽車檢驗規定
外,其聯結設備應完善;拖車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煞車燈、
方向燈、號牌燈、車寬燈、倒車燈、尾燈、危險警告燈及反光標識
良好,位置合於規定。
十四、大貨車及拖車左右兩側之防止捲入裝置與後方之安全防護裝置(或
保險槓)合於規定。
十五、使用燃料為液化石油氣者,應檢附一個月內經合格工廠檢測合格之
紀錄表。使用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應檢附一個月內經車輛專業技
術研究機構依附件十三壓縮天然氣汽車燃料系統定期檢驗規定檢驗
之壓縮天然氣燃料系統定期檢驗合格紀錄表。
十六、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式大貨車及傾卸式半拖車貨廂容積應合於規
定。
十七、大客車尺度除全長、全寬、全高應符合第三十八條規定外,中華民
國九十三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大客車,其車身各部規格
應符合附件六之二規定;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
照之大客車,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一規定。
十八、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
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本規則修正發布施行日起,應裝設行車紀
錄器;其為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
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亦同。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月一日起營業
大客車應裝設行車紀錄器。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定期檢測合格之
證明。
十九、應查驗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查)合格之有效證明書。
二十、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半拖車及裝載砂石、土方且總重量在二
十公噸以上之傾卸框式大貨車,應依規定裝設載重計,其實施日期
由交通部另定之。
二十一、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一
年一月一日起,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轉彎及倒車警報裝置。
二十二、幼童專用車及校車之車身左右兩側與後方車身標示之倒三角形黃
色部分,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應使用合於規定之反
光識別材料。
二十三、幼童專用車之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
二十四、出廠年份逾十年之營業大客車,應檢附依法領有公司、商業或工
廠登記證明文件之合法汽車修理業者出具四個月內保養紀錄表(
卡),其保養檢查項目如附件十六。

第 39-2 條   機器腳踏車申請牌照檢驗項目及標準如下:
一、引擎或車身號碼與來歷憑證相符。
二、前後煞車效能合於規定。
三、前後輪左右偏差合於規定。
四、各種喇叭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
五、各種燈光與標誌應符合附件七規定。
六、車輛型式、顏色與紀錄相符。
七、左右兩側之照後鏡、擋泥板合於規定。
八、各部機件齊全作用正常。
九、不得加掛邊車。
十、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車輛空重(含電池)應在七十公斤以下。
十一、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之輪胎直徑應在三百公釐以上,四百二十公釐
以下,輪胎寬度應在七十五公釐以上,一百公釐以下。
十二、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之超速斷電功能應合於車速超過每小時四十五
公里,電動機電源應能於三秒內自動暫停供電之規定。小型輕型機
器腳踏車之故障斷電功能應合於控制系統超速訊號輸入線短路或斷
路,三秒內電動機電源應能自動斷電之規定。
十三、車輛尺度應合於第三十八條規定。
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定期檢驗之項目及標準依前項申請牌照檢驗規定辦理


第 39-3 條   汽車臨時檢驗之標準,依定期檢驗之規定;機器腳踏車臨時檢驗之標準,
依申請牌照檢驗之規定。
汽車所有人除依規定接受車輛檢驗外,應依原廠規定時間自行實施保養及
檢查。

第 40 條   汽車載重噸位之核定,應依左列規定:
一、車重 將空車過磅按實際重量登記。
二、載重
(一) 原廠車輛說明書上未列載重量,僅列總重量者,應將總重量減去空
車重量後核定載重量。
(二) 無總重量而僅有載重量說明書者,按載重量噸位核定。
(三) 有總重量及載重量者,按實際車身重量增減,使與總重量相符。
三、總重 參照原廠說明書載明之總重量核定。但經交通部另行核定者,
依其核定辦理。

第 41 條   汽車座位立位之核定,應依左列規定:
一、小客車不得設立位,每一座位不得少於三十八公分寬、六十五公分深
。但駕駛人座位之寬度不得少於六十公分。
二、大客車每一座位不得少於四十公分寬、七十公分深;每一立位前後以
二十五公分、左右以四十公分計算。但車內高度未達一百八十五公分
者,不得設立位。
三、幼童專用車不得設立位,其幼童座位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但駕駛
人及幼童管理人之座位,應依第一款之規定為準。
四、貨車駕駛室每一座位之寬度,不得少於三十八公分。但駕駛人座位寬
度不得少於六十公分,連駕駛人座位不得超過三個座位。
前項第二款之大客車並應核定其總重量。

第 42 條   車輛車身顏色及加漆標識,應依下列規定:
一、大客車、大貨車、小貨車、拖車、大型客貨兩用車及特種車,應於車
廂兩邊顯明位置標示汽車所有人名稱,融資性租賃車輛應標示租用人
名稱;其為平板式汽車或車廂兩邊無法標示者,得於兩邊車門標示。
但以個人名義領照使用之車輛、車身兩邊無法標示之拖車及執行特殊
任務有保密必要之公務車輛經所屬機關核可並敘明該車用途向車籍所
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於行車執照或牌照登記書上註記「免標示所有
人名稱」者,得不須標示。
二、大客車應於門旁標示牌照號碼及乘客人數,營業大客車並應於乘客人
數下標示載重量,另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月一日起應於車門旁標示
出廠年份及依附件六之一標示大客車分類。計程車應於兩側後門標示
牌照號碼及公司行號、運輸合作社或個人名稱,後窗玻璃標示牌照號
碼,計程車兩側車門(不含車窗)範圍得以平面漆繪或穩固黏貼方式
張貼廣告,並應符合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相關廣告物管理
之法令規定辦理。應標示於兩側後門之牌照號碼及公司行號、運輸合
作社或個人名稱,得移置於後葉子板。但後葉子板位置空間不足者,
牌照號碼及公司行號、運輸合作社或個人名稱仍應標示於兩側後門。
三、大貨車、小貨車及曳引車應於兩邊車門或顯著位置標示牌照號碼及總
重量或總聯結重量。全拖車及拖架車身兩側顯明位置應標示總重量;
半拖車車身兩側顯明位置應標示總聯結重量。大貨車、小貨車及拖車
應於後方標示牌照號碼,其字體尺度、字樣及標示方式由交通部另定
之。
四、大型客貨兩用車應於兩邊車門或顯明位置標示牌照號碼、乘客人數及
載重噸位。
五、救護車漆白色並應於車身兩側標示紅十字。
六、消防車漆大紅色。
七、教練車車廂兩邊顯明位置標示駕訓班班名及斑馬紋,車身前後並應加
掛標示有「教練車」之附牌或標示「教練車」之字樣。
八、幼童專用車及專供載運學生之校車車身顏色及標識應符合相關目的事
業主管機關之規定。
九、汽車車身顏色不得與警用巡邏車相同。
十、新領牌照、汰舊換新及變更顏色之計程車,其車身顏色應使用台灣區
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八號純黃顏色。
十一、申請牌照及變更顏色之轎式自用小客車車身顏色不得與前款計程車
車身顏色相同。
十二、遊覽車客運業專辦交通車業務之車輛,應於車身兩側車窗下緣以台
灣區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八號純黃顏色加漆
一條三十公分寬之水平帶狀標識條紋。
十三、汽車貨運業專辦搬家業務之車輛,車身顏色應使用純白顏色,並於
車身兩側貨廂標示「專營搬家」字樣,字體不得小於二十五公分見
方,且於擋風玻璃張貼「搬家貨運業執業證明」標識。
十四、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應於貨廂兩邊之前方
標示貨廂內框尺寸,其字體尺度、字樣及標示方式由交通部另定之

十五、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貨廂外框顏色應使用
台灣區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九號黃顏色。其
他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之貨廂外框顏色,不得使用該顏色。
十六、使用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應於車身前後汽車號牌附近顯明位置處
標示「壓縮天然氣汽車」。
十七、免徵使用牌照稅特種車之車身顏色及標識,應符合各該中央目的事
業主管機關規定。
計程車應於儀錶板上右側與右前座椅背設置執業登記證插座,並於右前座
椅背標示牌照號碼;未經核定之標識及裝置不得設置。
第一項各款標識材質應為防水漆料或粘貼牢固之材料,其顏色應依規定或
為其標示處底色之明顯對比色,且應以正楷字體標明。字體尺度除另有規
定者外,應依下列規定:
一、標示於車廂兩邊之汽車所有人,大型車每字至少二十五公分見方,小
型車每字至少十六公分見方;標示於兩邊車門之汽車所有人,大型車
每字至少八公分見方,小型車每字至少五公分見方。
二、標示於車門或車廂兩邊之總聯結重量、總重量、載重之噸位、乘客人
數、出廠年份、大客車分類及牌照號碼,大型車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
,小型車每字至少三公分見方。

第 43 條   申請新領牌照之汽車,應於檢驗後將檢驗結果記錄於新領牌照登記書內。

第 44 條   領有牌照之汽車,其出廠年份,自用小客車未滿五年者免予定期檢驗,五
年以上未滿十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十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
租賃期一年以上租賃自用小客車或租賃自用小客貨兩用車未滿三年者免予
定期檢驗,三年以上未滿六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六年以上者每年至
少檢驗二次。但自用小客車使用液化石油氣及壓縮天然氣為燃料、其他自
用車及營業車未滿五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五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
二次。但出廠年份逾十年之營業大客車每年至少檢驗三次。逾十年之營業
大客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一個月內、其他汽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
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新領牌照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但自
用小型車申請檢驗,免持新領牌照登記書。
領有牌照之拖車,每年至少定期檢驗一次,拖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後
一個月內持拖車使用證、新領牌照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
個人經營計程車客運業者應於指定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新領牌
照登記書及其本人有效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申請檢驗其營業車輛。
領有牌照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其出
廠年份未滿五年者免予定期檢驗,五年以上未滿十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
次,十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所有人應於指定
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
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幼童專用車,其出廠未滿五
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五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使用中幼童專
用車,自指定檢驗日期後亦同。
已領牌照之普通重型及輕型機器腳踏車實施臨時檢驗。

第 45 條   汽車或拖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申請實施臨時檢驗:
一、車身、引擎、底盤、電系或其他重要設備變更調換。
二、因交通事故遭受重大損壞,經送廠修復。
三、出廠十年以上,辦理轉讓過戶。
機器腳踏車出廠六年以上,辦理轉讓過戶者,應申請實施臨時檢驗。但自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五日起,機器腳踏車出廠五年以上辦理轉讓過戶
者,亦同。
公路監理機關於必要時,得實施臨時檢驗。對於出廠十年以上或行駛有安
全之虞之汽車及拖車,應按所轄管之汽車數量比例訂定年度計畫,實施臨
時檢驗。

第 46 條   檢驗不合格之汽車,責令於一個月內整修完善申請覆驗。
前項檢驗不合格部分如為傳動、制動或轉向系統者,應即扣留其牌照,由
公路監理機關發給當日有效之進廠修理證,憑以駛赴修理。
汽車修復後得憑修理廠所領之試車牌照駛赴覆驗,修理廠未領有試車牌照
者,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發給覆驗證,以當日為有效期間。

第 47 條   汽車之檢驗得委託公民營汽車製造廠、修理廠、加油站代辦,其辦法另定
之。

第 48 條   (刪除)

第 49 條   汽車檢驗作業程序,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 三 章 汽車駕駛人與技工執照登記及考驗
第 50 條   汽車駕駛執照為駕駛汽車之許可憑證,由駕駛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
,考驗及格後發給之。汽車駕駛人經考驗及格,未領取駕駛執照前,不得
駕駛汽車。
汽車駕駛人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處分,得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六十七條之一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
軍事專業駕駛人於退役後一年內,得憑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發給之軍事專業
駕駛證明,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或職業駕駛執照。
前項軍事專業駕駛人於服役期間,因社會發生緊急事件或重大事故時,為
應客貨運輸之需要,得經過適當訓練後憑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繕造之名冊及
核發之軍事專業駕駛證明,由公路監理機關專案換發同等車類之職業駕駛
執照,並由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統一集中保管,於執行緊急疏運支援任務時
分發軍事專業駕駛人攜帶備查,於任務結束時繳還;並俟於軍事專業駕駛
人退伍時發給作為民間駕駛之用。
持有外國政府、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所發有效之正式駕駛執照(證)並
取得經許可停留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件)者,得於入境之翌日起一年
內,依平等互惠原則免考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持有該有效之
正式駕駛執照者而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時,得免考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
執照。
汽車駕駛人辦理前項換發手續時,應先經體格檢查合格,並檢同下列文件
,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
一、汽車駕駛執照申請書。
二、具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我國國民,應檢附國民身分證
或軍人身分證。
三、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應檢附經許可停留
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件)。
四、香港或澳門居民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件)或有效期間一年以
上之入出境證件,但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應檢附一年以
上之居留證明(件)辦理之。
五、大陸地區所發駕駛證,應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
驗證。
六、香港或澳門所發駕駛執照,應經行政院於香港或澳門設立或指定機構
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
七、其他國家或地區所發駕駛執照,應經我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
、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或經外國駐華使領館、經外國政府或地區授
權並經我國外交部同意辦理文件證明業務之外國駐華機構之驗證。
八、前款之駕駛執照為英文以外之外文者,應附中文譯本,並經我駐外使
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國內公證人驗證,或經外國駐華使領館、經
外國政府或地區授權並經我外交部同意辦理文件證明業務之外國駐華
機構之驗證。

第 51 條   汽車駕駛執照及技工執照之型式、顏色及編號,按其種類分別由交通部定
之。
國際駕駛執照之型式、顏色及許可駕駛之車類,依國際道路交通公約之規
定。

第 52 條   汽車駕駛執照自發照之日起每滿六年換發一次,汽車駕駛人應於有效期間
屆滿前後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發新照。但年滿六十歲之職業駕
駛人經依第六十四條之一規定體格檢查判定合格者,換發有效期限一年之
新照至年滿六十五歲止。
前項駕駛人屬計程車駕駛人,前一年內未受吊扣駕駛執照處分且依第六十
四條之一規定體格檢查判定合格者,得換發有效期間一年之小型車職業駕
駛執照至年滿六十八歲止。
汽車駕駛人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處分重新申請考驗合格後領有一年有
效期間駕駛執照,其換發新照之有效期間,另依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處分重新申請考驗辦法規定辦理。
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考領換
領我國汽車駕駛執照,以其經許可停留或居留證明(件)之有效期間核發
之,屆滿前得依已申請經許可延長之居停留期限,以加註方式延長之。但
應依前項規定辦理駕駛執照之換發。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前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曾參加交通
部公路總局或警察機關舉辦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技術訓練課程及其
測驗合格者,經報請交通部認可後,得換發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前已登記為排氣量逾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之重型
機器腳踏車所有人且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換發大型重型機
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一日前領有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應於駕駛
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換發為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汽車駕駛執照逾期未換發新照者,不得駕駛汽車。

第 53 條   汽車駕駛執照分為下列各類:
一、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
二、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
三、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
四、聯結車普通駕駛執照。
五、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
六、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
七、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
八、聯結車職業駕駛執照。
九、國際駕駛執照。
十、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十一、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十二、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十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十四、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十五、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

第 54 條   職業汽車駕駛人之駕駛執照,應自發照之日起,每滿三年審驗一次,並於
審驗日期前後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審驗,經審驗不合格者,扣繳
其駕駛執照,俟審驗合格後發還之。
駕駛人因患病、出國、服兵役、駕照被吊扣、羈押、服刑或受保安、感訓
處分之執行,不能按時審驗者,得於病癒、回國、退役、駕照吊扣期滿、
撤銷羈押、出獄或保安、感訓處分執行完畢六個月內持原照及有關證明向
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審驗。
職業汽車駕駛人得憑因逾期審驗被註銷之職業駕駛執照,申請換發同等車
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在未換發普通駕駛執照前,不得駕駛汽車。

第 55 條   國際駕駛執照之換領及簽證,依下列規定:
一、已領有駕駛執照之汽車駕駛人於有效期間內,得憑原駕駛執照向公路
監理機關申請換領同等車類之國際駕駛執照。
二、換領國際駕駛執照,應填具異動登記書,並繳驗第五十條第六項第二
款至第四款規定之身分證明文件及原駕駛執照。
三、持有互惠國所發有效之國際駕駛執照,在我國境內作三十天以內之短
期停留者,准予免辦簽證駕駛汽車;如停留超過三十天者,仍應填具
國際駕駛執照簽證申請書,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簽證。
四、國際駕駛執照之簽證最長為一年,若原照或停居留證明(件)有效期
間未滿一年者,以先屆滿之日期為準,逾期不得駕駛汽車。
汽車駕駛人依前項第一款規定申請換領國際駕駛執照,同時申請換發新照
者,得不受第五十二條第一項應於有效期間屆滿前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
關申請換發新照規定之限制。

第 55-1 條   外國政府或地區所發有效之正式駕駛執照,得依平等互惠原則在我國使用
,並准予在我國境內駕駛同等車類之汽車。
前項互惠原則、使用方式、駕駛車類、有效期間及施行日期等事項,交通
部應公告及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

第 56 條   學習小型汽車駕駛,應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學習駕駛證,學習大型車汽車
駕駛,應領有小型車駕駛執照。

第 57 條   申請汽車學習駕駛證者,須年滿一八歲,並須左列各項測驗合格者:
一、體格檢查。
二、體能測驗。

第 58 條   學習汽車駕駛,以在駕駛學習場內學習駕駛為原則。在學習路線駕駛時,
應依當地警察機關指定之道路及時間內為之,並應由領有學習車類駕照之
汽車駕駛人在旁指導監護。

第 59 條   學習駕駛證之學習駕車有效期間,自領證之日起以一年為限。

第 60 條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應具有下列資格:
一、年齡:
(一)考領普通駕駛執照、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須年滿十
八歲,最高年齡不受限制。
(二)考領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須年滿二十歲,最高年齡不受限
制。
(三)考領職業駕駛執照須年滿二十歲,最高年齡不得超過六十五歲。
二、經歷:
(一)應考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無經歷之限制。
(二)應考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須領有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
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駕駛訓練機構駕駛訓練結業

(三)應考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有學習駕駛三個月以上之經歷。
(四)應考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有學習駕駛六個月以上之經歷。
(五)應考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之經歷。
(六)應考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之經歷。
(七)應考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之經歷;或領有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
駕駛訓練機構小型車逕升大客車駕駛訓練結業者。
(八)應考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之經歷;或領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
駕駛訓練機構小型車逕升大客車駕駛訓練結業者。
(九)應考聯結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或領有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
(十)應考聯結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
或領有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
前項第二款各目之經歷,如經公立或立案之私立駕駛訓練機構依照民營汽
車駕駛人訓練機構管理辦法之規定訓練結業者,得由交通部按照其登記領
照之教練車數量予以核定,不受其限制,並准集體報考。其由直轄市公路
主管機關報經交通部核定者亦同。
領有普通駕駛執照滿三個月之駕駛人,得報考同級車類之職業駕駛執照,
除應具備報考之資格外,並應補考職業駕駛執照應考之科目。
汽車駕駛人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處分,重新申請考驗合格後領有或換
發一年有效期間之駕駛執照及其受終身吊銷駕駛執照處分前之經歷,不予
採計。

第 61 條   汽車駕駛人取得高一級車類之駕駛資格者,應換發駕駛執照,並准其駕駛
較低級車類之車輛,其規定如下:
一、已領有聯結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大客車、大貨車、代用大客車、大
客貨兩用車、曳引車、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六
年二月一日起以領有大貨車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申請考驗取得聯
結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大客車、代用大客車、大客貨兩用車。
二、已領有大客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大貨車、代用大客車、大客貨兩用
車、曳引車、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
三、已領有大貨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
四、已領有小型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輕型機器腳踏車。
五、已領有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
、輕型機器腳踏車。
六、已領有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輕型機器腳踏車。
七、已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輕
型機器腳踏車。
八、已領有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

九、已領有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小
型輕型機器腳踏車。
十、已領有聯結車、大客車、大貨車或小型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小型車
並附掛輕型拖車。
原領有職業駕駛執照之駕駛人,取得高一級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資格滿三
個月者,得換領同級車類之職業駕駛執照。

第 61-1 條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項所稱之持照條件係指駕駛人取得
駕車之行車條件,除前條規定外,包括下列規定:
一、汽車駕駛人應依駕駛執照所載之持照條件駕車。
二、領有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

三、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四、領有限制駕駛未滿汽缸總排氣量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之大型重型機器腳
踏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汽缸總排氣量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上之大
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五、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處分,重新申請考驗合格後領有或換發一年
有效期間駕駛執照逾期,不得使用駕車。
六、領有大客車以上職業駕駛執照未滿三年者,不得駕駛遊覽車。

第 62 條   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參加汽車駕駛執照考驗:
一、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之處分者。
二、受吊銷駕駛執照處分尚未屆滿限制報考期限者。
三、受吊扣駕駛執照之處分尚未期滿者。
四、已領有同等級駕駛執照者。
五、患有精神耗弱、目盲、癲癇疾病者。
六、酒精、麻醉劑及興奮劑之中毒者。
汽車駕駛人受吊扣、吊銷駕駛執照處分尚未確定執行前,不得參加汽車駕
駛執照之晉級考驗,如參加考驗取得高一級之駕駛執照資格者,該項資格
於受執行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之處分時,一併吊扣或吊銷,但持有機器腳
踏車駕駛執照報考小型汽車駕駛執照者,不在此限。
現役軍人不得參加職業駕駛執照之考驗。

第 63 條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均應先經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合格,並檢同下
列文件向公路監理機關報名:
一、汽車駕駛執照申請書。
二、本人最近六個月內拍攝之一吋光面素色背景脫帽五官清晰正面半身黑
白或彩色照片三張,並不得使用合成照片。
三、具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我國國民,應檢附國民身分證
、僑民居留證明或其他有效之駕駛執照。
四、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應檢附經許可停留
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件)。
五、香港或澳門居民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件)或有效期間一年以
上之入出境證件。但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應檢附一件以
上之居留證明(件)。
六、駕駛經歷證件。
申請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考驗者,免辦體能測驗。

第 64 條   汽車駕駛人除身心障礙者及年滿六十歲職業駕駛者外,其體格檢查合格標
準依下列規定:
一、體格檢查:
(一) 視力:兩眼祼視力達○‧六以上者,且每眼各達○‧五以上者,或
矯正後兩眼視力達○‧八以,且每眼各達○‧六以上者。
(二) 辨色力:能辨別紅、黃、綠色者。
(三) 聽力:能辨別音響者。
(四) 四肢:四肢健全無殘缺者。
(五) 活動能力:全身及四肢關節活體靈敏者。
(六) 疾病:無精神耗弱、目盲、癲癇或其他足以影響汽車駕駛之疾病。
(七) 其他:無酒精、麻醉劑及興奮劑中毒者。
二、體能測驗:
(一) 視野左右兩眼各達一百五十度以上者。
(二) 夜視無夜盲症者。
前項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應由公立醫院或衛生機關或公路監理機關指定醫
院為之,或由附設有檢查設備及檢定合格醫事人員之公路監理機關或指定
之診所、團體為之,但申請學習駕駛證時已經體格檢查合格者,一年內免
再檢查。
身心障礙者報考汽車、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之規定,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 64-1 條   年滿六十歲職業駕駛人,應每年至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作體格
檢查一次,其合格標準除依第六十四條規定外,並經醫師判定符合下列合
格標準:
一、血壓:收縮壓未達一六○ mm/Hg;舒張壓未達一○○ mm/Hg。
二、胸部 X 光大片檢查:合於健康標準。
三、心電圖檢查:合於健康標準或輕微異常不影響健康安全。
四、無下列任一疾病:
(一)患有高血壓,經臨床診斷不足以勝任緊急事故應變,經休息三十分
鐘後,平均血壓之收縮壓達一六○ mm/Hg 或舒張壓達一○○ mm/
Hg。
(二)患有糖尿病且血糖無法控制良好。
(三)患有冠狀動脈疾病及其他心臟疾病,經臨床診斷不足以勝任緊急事
故應變。
(四)患有癲癇、腦中風、眩暈症、重症肌無力等身體障礙致不堪勝任工
作。
(五)患有呼吸道疾病史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 或一秒最大呼氣量
(FEV1/FVC)低於六十%之預測值。
(六)患有精神疾病致不能處理日常事務者,或有明顯傷害他人或自己之
虞者,或有傷害行為。
(七)患有慢性酒精中毒及藥物依賴成癮。
(八)患有經常性打呼合併白天嗜睡者,白天嗜睡指數大於十二。但接受
多功能睡眠檢查評估治療有效者,不在此限。
(九)其他:患有法定傳染病未經治癒且須強制隔離治療,或患有其他疾
病致不堪勝任工作。

第 65 條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除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免予路考外,其應
考科目為筆試及路考。
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路考,但依第六十九條核准在原訓練機構辦理考
驗者,其結業學員得先參加路考,及格後再行筆試。
筆試包括交通規則及機械常識,報考普通駕駛執照者,免考機械常識。各
科考驗成績最高分均為一百分,其及格標準為交通規則八十五分,機械常
識六十分,路考七十分。
路考之評分標準表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一項筆試得以口試代替,聾啞應考人並得以手語代替。
前項口試及手語之通譯人員應由公路監理機關指定之公正人士為之。
依第七十六條第一項第五款規定繳回汽車駕駛執照者,除依身心障礙者報
考汽車駕駛執照之規定辦理外,其考驗之規定如左:
一、體格標準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免考驗,逕予核發新照,不受第一項
規定之限制:
(一) 視覺機能障礙,其優眼視力裸視達○.六以上或矯正後達○.八以
上或視野達一百五十度以上者。
(二) 聽覺機能障礙,其優耳聽力損失在九十分貝以上者。
(三) 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其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喪失,完全無法
以聲音與人溝通 (即重度障礙) 者。
二、體格標準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免予筆試:
(一) 雙手手指殘缺且其中一手手指或手掌未全缺者。
(二) 四肢中欠缺任何一肢,經加裝輔助器具後操作方向盤自如者。
(三) 軀幹及四肢未欠缺,惟受先天性及後天性之病害致機能障礙者 (如
四肢不全麻痺、軀幹機能障礙致站立或步行困難者等) 經加裝輔助
器具後,能自力行走者。

第 66 條   考驗用車除考領普通小型車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以自備車應考外,
餘由公路監理機關供應,並按左列各款收取考驗車使用費:
一、聯結車按十公升高級柴油之市價收費。
二、大客車按八公升高級柴油之市價收費。
三、小客貨車按四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但小客車經交通部指定
考驗特定項目者,另加二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
四、機器腳踏車按一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
身心障礙者報考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時,不受前項之限制,得自備經公路
監理機關檢驗合格之自動排擋車輛或特製車應考。

第 67 條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筆試、路考,經考驗不合格申請再考驗者,距上次考驗
之時間不得少於七日。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路考未及格者,得於下次申請考驗時免考筆試,其
免考期限為一年。

第 68 條   (刪除)

第 69 條   政府設立之汽車技術人員訓練機構及私立之汽車駕駛人員訓練機構,其師
資、設備、教材符合交通部所定標準,且其教學評鑑成績優良者,其結業
學員得由公路監理機關報請該管公路主管機關核准派員在原訓練機構辦理
場考。其屬直轄市公路主管機關核准者,並應報請交通部備查。
前項考驗作業審核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 70 條   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不依規定或利用不正當手段報名參加應考者,其
考試資格應予取銷,已考領駕駛執照者無效,由公路監理機關註銷並追繳
之。
託人代考者,取銷報考人之考試資格,報考人及代考人如已領有駕駛執照
者,由公路監理機關吊銷其駕駛執照,並註銷之。
報考人及代考人均自查獲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再行報考。

第 71 條   汽車修護技工執照,為修護汽車之執業憑證,由公路監理機關考驗合格後
發給,其考驗日期由公路監理機關公告之。

第 72 條   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應具有左列之資格:
一、年齡滿十八歲。
二、學歷或經歷合於左列各目之一者:
(一) 高中 (職) 或相當高中 (職) 之軍事以上學校之汽車、農機、重機
械或機械科畢業者。
(二) 高中 (職) 或相當高中 (職) 之軍事以上學校非前目所列之科系畢
業,並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
(三) 領有丙級以上汽車修護技術士證者。
(四) 接受政府立案之訓練機構辦理之汽車修護訓練累計一千六百小時以
上,並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
(五) 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四年以上者。
前項第二款所指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不包括學習與實習,由政府立案汽
車廠商證明之。

第 73 條   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應檢同左列文件,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
一、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登記書。
二、本人最近正面脫帽半身一吋光面紙照片五張。
三、國民身分證及學經歷證件。

第 74 條   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其應考科目分為學科筆試及術科實務操作
兩項。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術科考驗。
學科及術科考驗成績最高分均為一○○分,其及格標準均為七○分,但術
科考驗如有其中任何一站缺考、棄考或零分亦評為不及格。
學科之題庫、配題及術科之試題、配分標準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 75 條   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申請變更、換照、補照、登記,規定如下:
一、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有變更者
應填具異動登記書,檢同身分證或戶口名簿,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
二、變更姓名、出生年、月、日者,應將原照註銷,換發新照;變更住址
,就原照背面地址欄簽註之。
三、汽車駕駛執照或汽車修護技工執照遺失或損毀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
,並繳驗第五十條第六項第二款至第四款規定之身分證明文件或有效
之汽車駕駛執照向公路監理機申請補發或換發。

第 75-1 條   汽車駕駛人依前條規定申請補發或換發駕駛執照之有效期間規定如下:
一、駕駛執照有效期間無特別規定條件者,換發或補發有效期間六年之新
照。
二、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處分重新申請考驗合格領有一年有效期間者
,依原效期補發或換發。
三、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
依其經許可停留或居留證明(件)之有效期間核發。
四、未滿六十歲之職業駕駛人依原效期補發或換發。但依規定審驗合格者
,補發或換發最多六年有效期間之駕駛執照。
五、年滿六十歲以上之職業駕駛人,依其原效期補發或換發。但經依規定
體格檢查判定合格者,得補發或換發最多一年有效期間之新照。

第 76 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駕駛人或技工或關係人應迅速將駕駛執照或技工
執照繳回當地公路監理機關:
一、執照受吊銷、註銷或吊扣處分。
二、執照失效或過期。
三、汽車駕駛人或技工死亡。
四、職業駕駛人年滿六十五歲。但依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換發駕駛執照
之計程車駕駛人年滿六十八歲。
五、汽車駕駛人之體格及體能變化已不合於第六十四條及第六十四條之一
規定合格標準之一。
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未將執照繳回者,由公路
監理機關逕行公告註銷並追繳之。職業汽車駕駛人得憑年滿六十五歲之職
業駕駛執照,申請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在未換發普通駕駛執
照前,不得駕駛汽車。

第 四 章 汽車裝載行駛
第 77 條   汽車裝載時,除機器腳踏車依第八十八條規定外,應依下列規定:
一、裝置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息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嚴密封
固,裝置適當。
二、載運人客、貨物必須穩妥,車門應能關閉良好,物品應捆紮牢固,堆
放平穩。
三、貨車駕駛室或小客車之前座乘人不得超過規定之人數。
四、車廂以外不得載人。
五、後車廂之貨物上不得附載人員。
六、框式貨車後車廂不得載人。
七、特種車除因其專門用途使用時必須附載之人員物品外,不得用以裝載
客貨行駛。
八、小型汽車附掛之拖車應僅限於裝載露營、休閒遊憩、防疫及救災用具
使用,且其車門應能關閉良好,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行駛中
不得附載人員及其側面車窗不得向外開啟。
九、裝載貨物行經設有地磅處所,應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或交通勤
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停車過磅。
十、小型汽車置放架,其使用應依下列規定:
(一)置放架及裝載物應固定妥適。如裝置於車輛後側,其長度不應超過
後側車身外五十公分;如裝置於車頂,其含置放架之車輛全高應依
第三十八條第一項之規定。
(二)置放架及裝載物不得遮蔽車輛之號牌與車輛後方燈光。

第 78 條   客車之載運,應依下列規定:
一、載運乘客不得超過核定之人數。但公共汽車於尖峰時刻載重未超過核
定總重量者,不在此限。
二、拒載患有傳染、瘋狂病及攜有惡臭物品之乘客。
三、計程車不得任意拒載乘客或故意繞道行駛。
四、計程車在設有停車上客處標誌之路段,應在指定之上客處搭載乘客,
不得沿途攬載。

第 79 條   貨車之裝載,應依左列規定:
一、裝載貨物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或行駛橋樑規定之載重限制。
二、裝載物必須在底板分配平均,不得前伸超過車頭以外,體積或長度非
框式車廂所能容納者,伸後長度最多不得超過車輛全長百分之三十,
並應在後端懸掛危險標識,日間用三角紅旗,夜間用紅燈或反光標識
。廂式貨車裝載貨物不得超出車廂以外。
三、裝載貨物寬度不得超過車身。
四、裝載貨物高度自地面算起,大型車不得超過四公尺,小型車不得超過
二.八五公尺。
五、以大貨車裝載貨櫃者,除應有聯鎖裝置外,不得超出車身以外。
六、不符合規定之傾卸框式大貨車不得裝載砂石、土方。
除前項第二款之情形外,車身欄板應扣牢。

第 80 條   貨車裝載整體物品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填具申請書,繪製裝載圖,向起
運地或車籍所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
一、裝載整體物品之長度、高度、寬度超過前條之規定者。
二、裝載整體物品之軸重、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超過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
二款、第三款限制者。
前項裝載整體物品行駛於高速公路之汽車,其長度超過第三十八條第一項
第一款規定,重量超過前項第二款規定,寬度超過三‧二五公尺,高度超
過四‧二公尺者,接受申請之公路監理機關應先洽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認
可後,始得核發通行證。
同一事業機構或公司行號,經常以同一汽車裝載同一性質規格之物品時,
得依前二項規定申請核發六個月以內之臨時通行證。
裝載第一項、第二項物品,應於車輛前後端懸掛危險標識;日間用三角紅
旗,夜間用紅燈或紅色反光標識,紅旗每邊之長度,不得少於三十公分。
如公路監理機關或警察機關對該項物品之裝載行駛有特別規定者,應遵守
其規定。
裝載第一項、第二項物品之汽車,行駛路線經過不同之省 (市) 時,其臨
時通行證之核發,應經該管公路主管機關之同意,經過高速公路時,除有
特殊狀況外,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

第 80-1 條   政府機關專供治安及防疫等用途之特殊規格車輛,得經主管機關報經交通
部核定,比照前條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

第 81 條   聯結車輛之裝載,應依左列規定:
一、半聯結車裝載之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曳引車及半拖車核定之總聯結
重量。
二、全聯結車裝載之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兼供曳引大貨車核定之總聯結
重量。
三、全拖車裝載之總重量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及兼供曳引大貨車裝載之
總重量。
四、兼供曳引大貨車裝載之總重量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
五、裝載之貨物及貨櫃不得伸出車尾以外,裝載貨櫃時,並應與拖車固定
聯結。
六、不符合規定之傾卸框式半拖車不得裝載砂石、土方。

第 82 條   曳引車牽引拖架時,應依左列規定:
一、裝載物之長度未達十公尺以上者,禁止使用拖架。
二、裝載後全長不得超過十八公尺。
三、裝載物品之長度自曳引車第五輪中心線至裝載物品前端間之距離不得
超過一公尺;自拖架輪軸中心線至裝載物品後端間之距離不得超過三
公尺。
四、裝載物品後不得超過曳引車核定之總聯結重量及拖架核定之總重量。
拖架裝載整體物品超過前項第二款、第四款之規定者,應依照貨車裝載整
體物品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

第 83 條   非屬汽車範圍之動力機械,係指下列各款之一之機械:
一、不經曳引而能以原動機行駛之工程重機械。
二、屬裝配起重機械專供起重用途且無載貨容量之起重機車或其他自力推
動機械。
三、其他特定用途設計製造,不經曳引而能以原動機行駛之機械。
動力機械應依下列規定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後,方得憑證行駛道路:
一、以裝有輪胎且方向盤在左側者為限。
二、應比照第八十條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
三、顯有損壞道路、橋樑之虞者,不得核發臨時通行證。
動力機械行駛於道路時,其駕駛人必須領有小型車以上之駕駛執照。但自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一日起,總重量逾三.五公噸之動力機械,其駕駛
人應領有大貨車以上之駕駛執照。
進口第一項第二款裝有輪式輪胎之動力機械,其方向盤應在左側。

第 83-1 條   動力機械行駛於道路時,除應依臨時通行證所核定之路線、時間及速限行
駛外,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
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
(以下簡稱交通指揮人員)。
二、駕駛人應攜帶臨時通行證。
三、在同向二車道以上之道路,應行駛於最外側車道。
四、應於前後端懸掛危險標識;日間用三角紅旗,夜間用紅燈或紅色反光
標識,紅旗每邊之長度,不得少於三十公分。
五、應遵守本章汽車行駛管理各項規定。

第 83-2 條   非屬汽車及動力機械範圍之動力載具、動力運動休閒器材或其他相類之動
力器具,不得於道路上行駛或使用。

第 84 條 車輛裝載危險物品應遵守下列事項:
一、廠商貨主運送危險物品,應備具危險物品道路運送計畫書及物質安全
資料表向起運地或車籍所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該
臨時通行證應隨車攜帶之,其交由貨運業者運輸者,應會同申請,並
責令駕駛人依規定之運輸路線及時間行駛。
二、車頭及車尾應懸掛布質三角紅旗之危險標識,每邊不得少於三十公分

三、裝載危險物品車輛之左、右兩側及後方應懸掛或黏貼危險物品標誌及
標示牌,其內容及應列要項如附件八。危險物品標誌及標示牌應以反
光材料製作,運輸過程中並應不致產生變形、磨損、褪色及剝落等現
象而能辨識清楚。
四、裝載危險物品罐槽車之罐槽體,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檢驗合格,並隨車
攜帶有效之檢驗(查)合格證明書。
五、運送危險物品之駕駛人或隨車護送人員應經專業訓練,並隨車攜帶有
效之訓練證明書。
六、裝載危險物品車輛應隨車攜帶未逾時效之滅火器,攜帶之數量比照第
三十九條第一項第十二款有關大貨車攜帶滅火器之規定。
七、應依危險物品之性質,隨車攜帶適當之個人防護裝備。
八、裝載危險物品應隨車攜帶所裝載物品之物質安全資料表,其格式及填
載應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訂定之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之規
定,且隨車不得攜帶非所裝載危險物品之物質安全資料表。
九、行駛中罐槽體之管口、人孔及封蓋,以及裝載容器之管口及封蓋應密
封、鎖緊。
十、裝載之危險物品,應以嚴密堅固之容器裝置,且依危險物品之特性,
採直立或平放,並應綑紮穩妥,不得使其發生移動。
十一、危險物品不得與不相容之其他危險物品或貨物同車裝運;裝載爆炸
物,不得同時裝載爆管、雷管等引爆物。
十二、危險物品運送途中,遇惡劣天候時,應停放適當地點,不得繼續行
駛。
十三、裝卸時,除應依照危險物品之特性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外,並應小
心謹慎,不得撞擊、磨擦或用力拋放。
十四、裝載危險物品,應注意溫度、濕度、氣壓、通風等,以免引起危險

十五、裝載危險物品車輛停駛時,應停放於空曠陰涼場所,與其他車輛隔
離,禁止非作業人員接近。並嚴禁在橋樑、隧道、火場一百公尺範
圍內停車。
十六、裝載危險物品如發現外洩、滲漏或發生變化,應即停車妥善處理,
如發生事故或災變並應迅即通知貨主及警察機關派遣人員與器材至
事故災變現場處理,以及通報相關主管機關。並於車輛前後端各三
十公尺至一百公尺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
十七、行經高速公路時,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
裝載危險物品車輛,行駛路線經高速公路時,接受申請之公路監理機關應
依高速公路管理機關認可之路段、時段核發臨時通行證並以副本分送高速
公路管理機關及公路警察機關。
第一項、第二項所稱之危險物品係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訂定之「危險物與
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規定適用之危害物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依據「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之毒性化學物質、及歸屬於附件二分類表之危
險物品。
機器腳踏車裝載液化石油氣之淨重未逾六十公斤及罐槽車以外之貨車裝載
危險物品之淨重未逾左列數量者,得不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七款之規定:
一、氣體:五十公斤。
二、液體:一百公斤。
三、固體:二百公斤。
車輛裝載放射性物質及實業用爆炸物除應符合本條規定外,並應符合行政
院原子能委員會所定有關放射性物質運送及經濟部所定有關實業用爆炸物
運送之法令辦理。
危險物品道路運送計畫書及車輛裝載危險物品臨時通行證格式如附件三及
四。

第 85 條   汽車非經公路監理機關核准,不得擅自附掛拖車行駛。但故障車輛應以救
濟車或適當車輛牽引,牽引裝置應牢固,兩車前後相隔距離不得超過五公
尺,牽引車前端,故障車後端及牽引裝置應懸掛危險標識。

第 86 條   貨車必須附載隨車作業人員者,除駕駛人外,應依左列規定,並須隨時注
意行車安全。
一、大貨車不得超過四人,小貨車不得超過二人。
二、工程或公用事業機構人員,佩帶有服務單位之證章或其他明顯識別之
  標記者,搭乘大貨車不得超過二○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
三、漁民攜帶大型捕魚工具,非客車所能容納者,搭載大貨車不得超過一
  六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
四、大貨車載運劇團道具附載演員不得超過一六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

五、大貨車載運魚苗附載拍水人員不得超高一二人。
六、大貨車載運棺柩附載人員不得超過一六人。
七、大貨車載運神轎附載人員不得超過一六人。
前項附載人員連同裝載物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如貨車為廂型貨車時,
應在車廂之內。框型貨車其裝載總高度已達三公尺之貨物上不得附載人員


第 87 條   客貨兩用車,應依左列規定:
一、載客與載貨空間應裝設固定之間隔物區隔,載貨空間之車窗應裝設金
屬欄杆。
二、載人不得超過核定之人數,載貨不得超過核定之載重量,兼載客、貨
時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
代用客車,應依左列規定:
一、代用大客車車身應為金屬或木製之固定廂式,車身設門及固定扶梯,
加設立位者,應裝拉桿。
二、代用小客車車身得為金屬或木製之固定廂式,後車門得加裝踏版,不
須裝扶梯。但不得設立位。
三、駕駛室與後車廂應隔開,代用客車如其中間或後車廂左右兩邊開有車
窗者,應加裝金屬欄杆。
四、車身內兩側設置固定翻動式座椅。
五、載人不得超過核定之座位及立位人數,兼載客、貨時,不得超過核定
之總重量。
原經交通部車型審查通過之國內量產中之小客貨兩用車,自中華民國八十
八年一月一日起出廠者,應符合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三條第三款第二目後段
之規定。

第 88 條   機器腳踏車附載人員或物品,應依下列規定:
一、載物者,小型輕型不得超過二十公斤,普通輕型不得超過五十公斤,
重型不得超過八十公斤,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寬度不得超過把
手外緣十公分,長度自座位後部起不得向前超伸,伸出車尾部分,自
後輪軸起不得超過半公尺。
二、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不得附載人員,重型及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在駕
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一人。
三、附載坐人後,不得另載物品。但零星物品不影響駕駛人及附載人員之
安全者,不在此限。
四、附載坐人不得側坐。
五、駕駛人及附載坐人均應戴安全帽。
六、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臭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嚴密封
固,裝置適當。
七、附載坐人、載運貨物必須穩妥,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
機器腳踏車駕駛人及附載座人應依下列規定配戴安全帽:
一、安全帽應為乘坐機器腳踏車用之安全帽,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
格,並於帽體貼有檢驗合格標識或梅花型S產品安全標誌。
二、帽體及相關配件必須齊全,並無毀損、鬆脫或變更之情事。
三、配帶時安全帽應正面朝前及位置正確,於顎下繫緊扣環,安全帽並應
適合頭形,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且不可遮蔽視線。

第 89 條   行車前應注意之事項,依下列規定:
一、方向盤、煞車、輪胎、燈光、雨刮、喇叭、照後鏡及依規定應裝設之
行車紀錄器、載重計與轉彎、倒車警報裝置等須詳細檢查確實有效。
二、行車執照、駕駛執照及其他依法令規定必須隨車攜帶之證件,均應攜
帶。
三、隨車工具須準備齊全。
四、兒童須乘座於小客車之後座。
五、駕駛人及前座乘客均應繫妥安全帶。
六、起駛前應顯示方向燈,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行人,並應讓行
進中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
前項第一款應裝設行車紀錄器之汽車,未依規定裝設或經檢查未能正確運
作或未使用紀錄卡或未按時更換紀錄卡時,不得行駛。前段紀錄卡應妥善
保存一年備查。
第一項第一款應裝設載重計或轉彎、倒車警報裝置之車輛,未依規定裝設
或經檢查未能正確運作或載重計其鉛封破損不完整時,不得行駛。

第 90 條   駕駛人駕駛汽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並服從交通
指揮人員之指揮。

第 91 條   行車遇有轉向、減速暫停、讓車、倒車、變換車道等情況時所用之燈光及
駕駛人之手勢,應依左列規定:
一、右轉彎時,應先顯示車輛前後之右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
  向上,手掌向右微曲之手勢。
二、左轉彎時,應先顯示車輛前後之左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
  平伸,手掌向下之手勢。
三、減速暫停時,應顯示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向下垂伸,手掌向後
  之手勢。
四、允讓後車超越時,應顯示右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向下四
  五度垂伸,手掌向前並前後擺動之手勢。
五、倒車時,應顯示倒車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平伸,手掌向後並前
  後擺動之手勢。
六、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方向燈光或手勢。

第 92 條   汽車除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外,不得按鳴喇叭:
一、行近急彎,上坡道頂端視距不良者。
二、在郊外道路同一車道上行車欲超越前行車時。
三、遇有緊急或危險情況時。
前項按鳴喇叭,應以單響為原則,並不得連續按鳴三次,每次時間不得超
過半秒鐘。

第 93 條   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規定,無速限標誌或標線者,應依下列規
定:
一、行車時速不得超過五十公里。但在未劃設車道線、行車分向線或分向
限制線之道路,或設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時速不得超過四十
公里。
二、行經設有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學校、醫院標誌之路段、
道路施工路段、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岔路口及其他人車擁擠
處所,或因雨霧致視線不清或道路發生臨時障礙,均應減速慢行,作
隨時停車之準備。
三、應依減速慢行之標誌、標線或號誌指示行駛。
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得不受前項行車速度
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誌、標線及
號誌指示之限制。

第 94 條   汽車在同一車道行駛時,除擬超越前車外,後車與前車之間應保持隨時可
以煞停之距離。
汽車除遇突發狀況必須減速外,不得任意驟然減速。前車如須減速暫停,
駕駛人應預先顯示燈光或手勢告知後車,後車駕駛人應隨時注意前車之行
動。
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併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
之安全措施。

第 95 條   汽車除行駛於單行道或指定行駛於左側車道外,在未劃分向線或分向限制
線之道路,應靠右行駛。但遇有特殊情況必須行駛左側道路時,除應減速
慢行外,並注意前方來車及行人。
四輪以上汽車在劃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道路行駛,除起駛、準備轉彎、準
備停車或臨時停車,不得行駛慢車道。但設有快慢車道分隔島之道路不在
此限。

第 96 條   汽車在單行道行駛時,應在快車道上按遵行方向順序行駛,劃有路面邊線
者,除起駛、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

第 97 條   汽車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雙向二車道行駛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均應在遵行車道內行駛。
二、在劃有分向限制線之路段,不得駛入來車之車道內。
三、在劃有行車分向線之路段,超車時得駛越,但不能併行競駛。
四、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
汽車在設有慢車道之雙向二車道,除應依前項各款規定行駛外,於快慢車
道間變換車道時,應顯示方向燈,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

第 98 條   汽車在同向二車道以上之道路(車道數計算,不含車種專用車道、機車優
先道及慢車道),除應依標誌或標線之指示行駛外,並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大型汽車在同向三車道以上之道路,除準備左轉彎外,不得在內側車
道行駛。
二、小型汽車內外側車道均可行駛,行駛速度較慢時,應在外側車道行駛
,但不得任意變換車道行駛。
三、執行任務中之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內外側車道均
可行駛。
四、由同向二車道進入一車道,應讓直行車道之車輛先行,無直行車道者
,外車道之車輛應讓內車道之車輛先行。但在交通壅塞時,內、外側
車道車輛應互為禮讓,逐車交互輪流行駛,並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
五、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或跨越兩條車道行駛。
六、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
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不得占用轉彎專用車道。
汽車在調撥車道或雙向車道數不同之道路,除依第一項各款規定行駛外,
並應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行駛。

第 99 條   機器腳踏車行駛之車道,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無標誌或標線者,
依下列規定行駛:
一、在未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應在最外側二車道行駛;單行道應在最左
、右側車道行駛。
二、在已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雙向道路應在最外側快車道及慢車道行駛
;單行道道路應在慢車道及與慢車道相鄰之快車道行駛。
三、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
四、由同向二車道進入一車道,應讓直行車道之車輛先行,無直行車道者
,外車道之車輛應讓內車道之車輛先行。但在交通壅塞時,內、外側
車道車輛應互為禮讓,逐車交互輪流行駛,並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
五、除起駛、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
六、不得在人行道行駛。
機器腳踏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轉彎,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無標
誌或標線者,應依第一百零二條及下列規定行駛:
一、內側車道設有禁行機車標誌或標線者,應依兩段方式進行左轉,不得
由內側或其他車道左轉。
二、在三快車道以上單行道道路,行駛於右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
方式進行左轉彎;行駛於左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右
轉彎。
機器腳踏車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僅以後輪著地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亦不得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
執行任務之警備或巡邏機器腳踏車,得不受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九十九條
之一之限制;並得行駛快速公路、市區快速道路,不受標誌或標線之限制
,但應開啟警示燈。

第 99-1 條   汽缸總排氣量五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上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應比照小型
汽車適用其行駛規定。但另設有標誌、標線或號誌特別管制者,應依其指
示行駛。

第 100 條   汽車交會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在未劃有分向標線之道路,或鐵路平交道,或不良之道路交會時,應
減速慢行。
二、在山路交會時,靠山壁車輛應讓道路外緣車優先通過。
三、在峻狹坡路交會時,下坡車應停車讓上坡車先行駛過。但上坡車尚在
坡下而下坡車已駛至坡道中途者,上坡車應讓下坡車駛過後,再行上
坡。
四、雙向車道上之單車道橋樑,設有號誌或行車管制人員者,應依其指示
行駛;未設號誌或行車管制人員者,如同時有車輛自兩端行近橋口時
,應先暫停並視情況,由一方亮停車燈或以手勢表示允讓後,他方始
得行駛通過。
五、會車相互之間隔不得少於半公尺。
六、夜間會車應用近光燈。
七、單車道之橋樑及隧道不得交會。

第 101 條   汽車超車及讓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行經設有彎道、陡坡、狹橋、隧道、交岔路口標誌之路段或鐵路平交
道、道路施工地段,不得超車。
二、在設有學校、醫院標誌或其他設有禁止超車標誌、標線之處所、地段
或對面有來車交會或前行車連貫二輛以上者,不得超車。
三、欲超越同一車道之前車時,須先按鳴喇叭二單響或變換燈光一次,但
不得連續密集按鳴喇叭或變換燈光迫使前車允讓。
四、前行車駕駛人聞後行車按鳴喇叭或見後行車顯示超車燈光時,如車前
路況無障礙,應即減速靠邊或表示允讓,並注意後行車超越時之行駛
狀況。
五、前行車減速靠邊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
。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
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
六、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等之警號時,不論來自何
方,均應立即避讓,並不得在後跟隨急駛,亦不得駛過在救火時放置
於路上之消防水帶。
七、遇幼童專用車、校車、殘障用特製車或教練車時,應予禮讓。
汽車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等之警號時,應依下列規
定避讓行駛:
一、在單車道路段,應即減速慢行向右緊靠道路右側避讓,並作隨時停車
之準備。
二、在同向二車道以上路段,與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同
車道之前車,應即向相鄰車道或路側避讓,相鄰車道之車輛應減速予
以禮讓,並作隨時停車之準備。
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得利用相鄰二車道間之車道線
行駛,而在車道線左右兩側車道之車輛,應即減速慢行分向左右兩側
車道避讓,並作隨時停車之準備。

第 102 條   汽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轉彎,應依下列規定:
一、應遵守燈光號誌或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遇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與燈
光號誌並用時,以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為準。
二、行至無號誌或號誌故障而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之交岔路口,支線道車
應暫停讓幹線道車先行。未設標誌、標線或號誌劃分幹、支線道者,
少線道車應暫停讓多線道先行;車道數相同時,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
車先行;同為直行車或轉彎車者,左方車應暫停讓右方車先行。但在
交通壅塞時,應於停止線前暫停與他方雙向車輛互為禮讓,交互輪流
行駛。
三、由同向二車道進入一車道,應讓直行車道之車輛先行,無直行車道者
,外車道之車輛應讓內車道之車輛先行。但在交通壅塞時,內、外側
車道車輛應互為禮讓,逐車交互輪流行駛,並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
四、右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十公尺前顯示方向燈或手勢,換入外側車
道、右轉車道或慢車道,駛至路口後再行右轉。但由慢車道右轉彎時
應於距交岔路口三十至六十公尺處,換入慢車道。
五、左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十公尺前顯示方向燈或手勢,換入內側車
道或左轉車道,行至交岔路口中心處左轉,並不得占用來車道搶先左
轉。
六、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在慢車道上行駛之車輛不得左轉,
在快車道行駛之車輛不得右轉彎。但另設有標誌、標線或號誌管制者
,應依其指示行駛。
七、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
八、對向行駛之左右轉車輛已轉彎須進入同一車道時,右轉彎車輛應讓左
轉彎車輛先行,如進入二以上之車道者,右轉彎車輛應進入外側車道
,左轉彎車輛應進入內側車道。
九、行至無號誌之圓環路口時,應讓已進入圓環車道之車輛先行。
十、行經多車道之圓環,應讓內側車道之車輛先行。
十一、交岔路口因特殊需要另設有標誌、標線者,並應依其指示行車。
十二、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紅燈應依車道連貫暫停,不得逕行插入
車道間,致交通擁塞,妨礙其他車輛通行。
十三、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有前行或轉彎之車道交通擁塞時,應在
路口停止線前暫停,不得逕行駛入交岔路口內,致號誌轉換後,仍
未能通過妨礙其他車輛通行。
前項第二款之車道數,以進入交岔路口之車道計算,含快車道、慢車道、
左、右轉車道、車種專用車道、機車優先道及調撥車道。
同向有二以上之車道者,左側車道為內側車道,右側車道為外側車道。

第 103 條   汽車行近未設行車管制號誌之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
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遇有行人穿越時,無論有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
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
汽車行經未劃設行人穿越道之交岔路口,遇有行人穿越道路時,無論有無
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

第 104 條   汽車行駛中,駕駛人看到鐵路平交道標誌或標線後,應即將速度減低至時
速十五公里以下,接近平交道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者,如遮斷器已開始放下或看
守人員表示停止時,應即暫停,俟遮斷器開放或看守人員表示通行後
,始得通過。如遮斷器未放下或看守人員未表示停止時,仍應看、聽
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始得通過。
二、鐵路平交道設有警鈴及閃光號誌者,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駕
駛人應暫停俟火車通過後,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通過
。如警鈴未響,閃光號誌未顯示,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
始得通過。
三、鐵路平交道上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設備者
,駕駛人應在軌道外三至六公尺前暫停、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來時
,始得通過。
汽車駛至鐵路平交道前,如前面有車輛時,應俟前車駛離鐵路平交道適當
距離而後車能安全通過後,始得通過。

第 105 條   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設站管制之道路,應遵守其管制之規定


第 106 條   汽車迴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在設有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標誌之路段或鐵路平交道不得
迴車。
二、在設有禁止迴車標誌或劃有分向限制線,禁止超車線、禁止變換車道
線之路段,不得迴車。
三、禁止左轉路段,不得迴車。
四、行經圓環路口,除設有專用迴車道者外,應繞圓環迴車。
五、汽車迴車前,應暫停並顯示左轉燈光或手勢,看清無來往車輛,並注
意行人通過,始得迴轉。
六、聯結車不得迴轉。

第 107 條   汽車行經坡道,上坡時不得蛇行前進,下坡時不得將引擎熄火,空檔滑行


第 108 條   汽車行經渡口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除有特別規定外,應按指定碼頭及到達先後次序過渡,不得爭先搶渡

二、待渡車輛,須靠路邊右側停放,順序排列。
三、待渡車輛駕駛人員,應坐於駕駛室內,受渡口管理人員之調度,嚴守
秩序。
四、客車過渡,乘客一律下車。
五、貨車過渡,其總重量超過渡船規定之重量者,須將逾重物品卸下,分
別渡過。

第 109 條   汽車行駛時,應依下列規定使用燈光:
一、夜間應開亮頭燈。
二、行經隧道、調撥車道應開亮頭燈。
三、遇濃霧、雨、雪、天色昏暗或視線不清時,應開亮頭燈。
四、非遇雨、霧時,不得使用霧燈。
五、行經公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公告之山區或特殊路線之路段,涵洞或
車行地下道,應依標誌指示使用燈光。
六、夜間會車時,或同向前方一百公尺內有車輛行駛,除第一百零一條第
三款之情形外,應使用近光燈。

第 110 條   汽車倒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在設有彎道、狹路、坡路、狹橋、圓環、隧道、單行道標誌之路段或
鐵路平交道、快車道等危險地帶,不得倒車。但因讓車、停車或起駛
有倒車必要者,不在此限。
二、應顯示倒車燈光或手勢後,謹慎緩慢後倒,並應注意其他車輛及行人

三、大型汽車須派人在車後指引,如無人在車後指引時,應先測明車後有
足夠之地位,並促使行人及車輛避讓。

第 111 條   汽車臨時停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橋樑、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鐵路平交道、人行道、行人穿越道
、快車道等處,不得臨時停車。
二、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十公尺內、消防栓、消防車出入口五公尺
內不得臨時停車。
三、設有禁止臨時停車標誌、標線處所不得臨時停車。
四、道路交通標誌前不得臨時停車。
五、不得併排臨時停車。
臨時停車時,應依車輛順行方向緊靠道路右側,但單行道應緊靠路邊停車
。其右側前後輪胎外側距離緣石或路面邊緣不得逾六十公分,但大型車不
得逾一公尺,在單行道左側臨時停車時,比照辦理。

第 112 條   汽車停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禁止臨時停車處所不得停車。
二、彎道、陡坡、狹路、槽化線、交通島或道路修理地段不得停車。
三、機場、車站、碼頭、學校、娛樂、展覽、競技、市場或其他公共場所
出、入口及消防栓之前,不得停車。
四、設有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處所不得停車。
五、在設有殘障者專用停車標誌處所,非殘障用車不得停放。
六、汽車所有人、汽車買賣業或汽車修理業不得在道路上停放待售或承修
之車輛。
七、路邊劃有停放車輛線之處所不得停車營業。
八、自用汽車不得於營業汽車招呼站停車。
九、顯有妨礙其他人、車通行處所,不得停車。
十、不得併排停車。
十一、於坡道不得已停車時應切實注意防止車輛滑行。
十二、汽車發生故障不能行駛,應即設法移置於無礙交通之處。該故障車
輛在未移置前或移置後均應豎立車輛故障標誌。該標誌在行車時速
四十公里之路段,應豎立於車身後方五公尺至三十公尺之路面上,
在行車時速逾四十公里之路段,應豎立於車身後方三十公尺至一百
公尺之路面上,交通擁擠之路段,應懸掛於車身之後部。車前適當
位置得視需要設置,車輛駛離現場時,應即拆除。
十三、停於路邊之車輛,遇畫晦、風沙、雨雪、霧靄時,或在夜間無燈光
設備或照明不清之道路,均應顯示停車燈光或反光標識。
十四、在停車場內或路邊准停車處所停車時,應依規定停放,不得紊亂。
十五、停車時間、位置、方式及車種,如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
關或警察機關有特別規定時,應依其規定。
停車時應依車輛順行方向緊靠道路右側,但單行道應緊靠路邊停車。其右
側前後輪胎外側距離緣石或路面邊緣不得逾四十公分,在單行道左側停車
時,比照辦理。
汽車臨時停車或停車,開啟或關閉車門時,應注意行人、其他車輛,並讓
其先行。

第 113 條   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外交部禮賓車、公用事業機構之
工程車、垃圾車及傳遞郵件電報等車輛,於執行任務時,其臨時停車及停
車地點得不受前二條之限制。但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
機關另有特別規定者,應依其規定。

第 114 條   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駕車:
一、連續駕車超過八小時。
二、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每公升○‧二五毫
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五以上。
三、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相類似管制藥品。
四、患病影響安全駕駛。
五、計程車駕駛人未向警察機關請領執業登記證,或雖已領有而未依規定
放置車內指定之插座。

第 五 章 慢車
第 115 條   三輪以上慢車未依規定向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領取證照,不
得行駛道路。
前項之證照,駕駛人應隨身攜帶。

第 115-1 條   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應經檢測及型式審驗合格,並粘貼審驗合
格標章後,始得行駛道路。

第 116 條   各直轄市、縣 (市) 政府因地方交通發展,對各種慢車認為須予淘汰者,
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禁止行駛。

第 117 條   (刪除)

第 118 條   (刪除)

第 119 條   慢車不得擅自變更裝置,並應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裝置等安全設
備之良好與完整。
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之安全設備,應符合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
自行車安全檢測基準
三輪以上慢車,其安全設備應符合直轄市、縣(市)政府依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第六十九條第三項授權另定之管理辦法規定。
慢車擅自加裝補助引擎或馬達行駛者,依汽車之拼裝車輛處理。

第 120 條   慢車駕駛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駕駛或推拉車輛:
一、患有妨害作業之疾病。
二、心智缺陷或體力不能對所駕車輛為正常之控制。
三、精神失常。
四、因飲酒、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相類似管制藥品,或服用
藥物不能對所駕車輛為正常之控制。

第 121 條   (刪除)

第 122 條   慢車之裝載,應依下列規定:
一、自行車不得附載坐人,載物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重量不得超過
二十公斤,長度不得伸出前輪,並不得伸出車後一公尺,寬度不得超
過車把手。
二、三輪客車載客不得超過二人。
三、三輪貨車載重不得超過五百公斤,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寬度不
得伸出車身兩側,長度不得伸出車後二公尺。並不得附載乘客。
四、手拉(推)貨車載重不得超過一千公斤,高度自地面起不得超過二.
五公尺,寬度不得伸出車身兩側,連同載物全長不得超過四公尺。
五、獸力行駛車輛載重不得超過二千公斤,高度自地面起不得超過二.五
公尺,寬度不得伸出車身兩側,載物全長不得超過四公尺。
六、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之貨物,應予嚴密封固或
適當裝置。
七、裝載禽獸不得重疊或倒置。
八、裝載貨物應捆紮結實。

第 123 條   慢車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應緊靠路邊,不得妨礙交通。但公路主管機關
、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對停車之時間、地點有特別規定者,應依
其規定。

第 124 條   慢車行駛,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並服從交通指揮人
員之指揮。
慢車應在劃設之慢車道上靠右順序行駛,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應靠右
側路邊行駛。但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對行駛地區
、路線或時間有特別規定者,應依其規定。
慢車不得侵入快車道或人行道行駛,並不得在禁止穿越地段穿越道路。

第 124-1 條   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得在不妨礙通行或行車安全
無虞之原則,於人行道設置必要之標誌或標線供慢車行駛,慢車並應依標
誌或標線之指示行駛。

第 125 條   慢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或轉彎,應依標誌、標線或號誌之規定行駛
,無標誌、標線或號誌者,應依下列規定行駛:
一、遵守交通指揮人員之指示,遇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與號誌並用時,以
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為準。
二、遇號誌故障而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之交岔路口,支線道車應暫停讓幹
線道車先行。未設標誌、標線或號誌劃分幹、支線道者,少線道車應
暫停讓多線道先行;車道數相同時,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車先行;同
為直行車或轉彎車者,左方車應暫停讓右方車先行。但在交通壅塞時
,應於停止線前暫停與他方雙向車輛互為禮讓,交互輪流行駛。
三、直行時,應順其遵行方向直線通過,不得蛇行搶先。
四、右轉彎時,應靠右側路邊右轉。但行駛於二車道以上之單行道左側車
道或左側慢車道者,應採兩段方式右轉。
五、左轉彎時,應繞越道路中心處左轉進入規定行駛車道內行進。但行駛
於同向二車道以上之單行道右側車道或右側慢車道者,應依兩段方式
進行左轉。
六、在設有交通島劃分行車方向或快慢車道之道路行駛,不得左轉。
七、應讓行人優先通行。

第 126 條   慢車行駛,不得爭先、爭道、並行競駛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駛。
慢車超車時,應在慢車道可容超越前車之處,沿前車左邊超越,再駛入原
行路線。

第 127 條   慢車不得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汽車隨行。

第 128 條   慢車有燈光設備者,應保持良好與完整,在夜間行駛應開啟燈光。

第 129 條   慢車行駛或停止時,聞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警號,應立
即靠道路右側避讓;於單行道應靠道路兩側避讓。

第 130 條   慢車行經鐵路平交道,應依下列規定:
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者,如遮斷器已開始放下或看
守人員表示停止時,應即靠邊暫停,俟摭斷器開放或看守人員表示通
行後,始得通過。如遮斷器未放下或看守人員未表示停止時,仍應看
、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始得通過。
二、鐵路平交道設有警鈴及閃光號誌者,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駕
駛人應靠邊暫停俟火車通過後,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通
過。如警鈴未響,閃光號誌未顯示,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
來,始得通過。
三、鐵路平交道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設備者,
駕駛人應靠邊暫停,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時,始得通過。
四、在鐵路平交道上,不得超車、迴車、倒車或臨時停車。

第 131 條   慢車不得任意停放,應在規定地點或劃設之標線以內,順序排列。
在未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之處所,自行車得比照汽缸總排氣量未滿五百五
十立方公分之機器腳踏車停放。

第 132 條   (刪除)

第 六 章 行人
第 133 條   行人應在劃設之人行道行走,在未劃設人行道之道路,應靠邊行走,並不
得在道路上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坐、臥、蹲、立,阻礙交通。

第 134 條   行人穿越道路,應依下列規定:
一、設有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者,必須經由行人穿越道、
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穿越,不得在其一百公尺範圍內穿越道路。
二、未設有前款設施之交岔路口,行人穿越道路之範圍,應於人行道之延
伸線內;未設人行道,而有劃設停止線者,應於停止線前至路緣以內
;未設有人行道及劃設停止線者,應於路緣延伸線往路段起算三公尺
以內。
三、在禁止穿越、劃有分向限制線、設有劃分島或護欄之路段或三快車道
以上之單行道,不得穿越道路。
四、行人穿越道路,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有燈光號誌指示者,應依交通
指揮人員之指揮或號誌之指示前進。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又無號誌指
示者,應小心迅速通行。
五、行人穿越道設有行人穿越專用號誌者,應依號誌之指示迅速穿越。
六、在未設第一款行人穿越設施,亦非禁止穿越之路段穿越道路時,應注
意左右無來車,始可小心迅速穿越。

第 135 條   行人通過鐵路平交道,應依下列規定:
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或警鈴及閃光號誌者,如遮斷
器已開始放下或看守人員表示停止或警鈴已響,閃光號誌顯示時,應
即靠邊停止,不得通過。
二、鐵路平交道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設備者,應看
、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通過。
三、行人如持有長形物品通過電氣化鐵路平交道時,其總高度不得高出軌
面四公尺;各該平交道設有限高標誌者,依限高標誌之規定。

第 136 條   行人乘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購票或候車,應在適當地點或指定之區界內,按先後次序,排列等候
,不得爭先恐後擾亂秩序。
二、應按次序上下車,不得爭先擁擠。
三、車未停妥,不得上下車。
四、應由右側車門上下車。但在單行道准許左側停車者,應由左側車門上
下車。
五、車輛行駛中,不得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
六、乘車時,頭手不得伸出車外。

第 137 條   行人結隊成行而行者,應靠路邊行進,並應依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或其所
指定區間分段保持適當距離通行。
民間婚、喪、喜慶、迎神賽會或其他類似之聚眾行為等須結隊成行通行者
,應事先向警察機關申請核准。

第 138 條   盲人通行道路時,應攜帶白色手杖或有人扶持。

第 139 條   父母或監護人不得疏縱未滿十四歲之人,擅自穿越車道,或於交通頻繁之
道路或鐵路平交道附近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坐、臥、蹲、立,阻礙交
通。

第 七 章 道路障礙
第 140 條   任何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利用道路堆積、置放、設置或拋擲足以妨礙交通之物品。
二、在道路兩旁附近燃燒物品,發生濃煙,妨礙行車視線。
三、利用道路為工作場所。
四、利用道路放置拖車、貨櫃或動力機械。
五、未經許可在道路擺設攤位。
六、擅自設置或變更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或其他類似之標識。
七、疏縱或牽繫畜、禽或寵物在道路奔走,妨害交通。
八、在車道或交通島上散發廣告物、宣傳單或其相類之物。
九、在車道上、車站內、高速公路服務區,任意販賣物品妨礙交通。

第 141 條   興修房屋或其他工程,未經公路主管機關或市區道路主管機關許可,不得
使用道路;其經許可者,不得超出限制。

第 142 條   未經警察機關許可,不得在道路上舉行賽會、擺設筵席、拍攝影片、演戲
、運動或其他類似之行為。

第 143 條   挖掘道路,應事先向公路主管或市區道路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主管機關許
可時,應知會當地警察機關;工程進行中,並應樹立警告標誌,夜間並安
裝警告燈;工程完竣後,應立即撤除並將障礙物清除。

第 八 章 附則
第 144 條   有關汽車檢驗、登記、發照及駕駛人、技工考驗、登記、發照,公路監理
機關於必要時,得委託相關團體協助辦理,其委託作業及監督要點,由交
通部另定之。
前項各項業務所需各種書、表、證、照格式,由交通部另定之。
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依本規則申請登記時,得越區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
記,其越區之異動連線作業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

第 145 條   (刪除)

第 146 條   本規則施行日期另定之。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