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 台北市教師會電子報
http://www.tta.tp.edu.tw/1_news/detail.asp?titleid=3077
台北市議員秦儷舫表示,她日前接到一名學生家長投訴,
教育局接獲消息,調查後發覺當中確有不妥,
台北市仁愛國中校長余國珍表示:「這些『小小禮物』都是家長、
引用自 台北市教師會電子報
http://www.tta.tp.edu.tw/1_news/detail.asp?titleid=3077
引用自
花蓮縣教師會電子報
理想與現實拉鋸,零體罰仍是夢
中央社【新聞專題】
2010.04.04
愛與罰一線間,體罰難根絕
2010/4/4 下午 06:26:00
教育部宣示零體罰,但歷年調查體罰率仍逾3成,且不時發生體罰過當事件。(中央社檔案照片)
零體罰專題報導(1)(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4日電)教育部宣示零體罰,但歷年調查體罰率仍逾3成,且不時發生體罰過當事件,將老師記過、調職,事情仍無解。教育部門不能只喊口號,無視體罰難根絕的現實,應深入檢討問題癥結。
教育基本法規定,學生有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等,「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將禁止體罰明訂入法。教育部在體罰部分畫紅線,希望所有老師不要執行體罰。
不過,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歷年調查,體罰率最低的是2008年31.3%,最高為1999年83.4%,2007年則為52.8%、2009年為45.1%,顯示體罰仍存在。不少隔代教養家庭,還有爺爺、奶奶帶著棍子到學校,請老師幫忙打孫子。
至於體罰方式,2009年的人本調查顯示,體罰案件有20%是打耳光;71%打手心或屁股;24.9%叫學生自己打自己,或叫學生打學生;91%以上則是罰寫罰抄,超過1小時以上;82.9%要學生交互蹲跳、跑操場、青蛙跳;46.9%是言語羞辱。
「零體罰」是很好的教育理念,家長、老師都希望孩子在愛與包容的環境下長大。但不少基層教師認為,把孩子留下來寫功課,自己還不能下班,最後被誤認為虐待孩子,實在很冤枉。
此外,也有不少老師認為,既然家長基於愛孩子,可以打小孩,老師為了管教小孩,使孩子不要誤入歧途,為何不能執行體罰?
台北市龍安國小教師廖丁民就說,為了孩子好,支持適度體罰。他也坦言,不能體罰的情況下,很多老師乾脆就什麼都不管。
英國、日本等少數國家允許體罰,但體罰不是由第一線老師執行,而是經過一定程序,由校長或副校長與學生溝通講清楚後才執行。
主張零體罰的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全教會反對體罰,呼籲全國教師不要跟自己的工作過不去。但他認為,體罰議題是可以辯論的嚴肅課題。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我反對體罰,但我知道體罰一定存在,無法根絕,而且絕大多數沒出事」,教育部應找出體罰原因,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然而,現行法令明文規定不可以體罰,教師就不應該踩紅線;體罰被檢舉後,有關單位不可以「師師相護」,該辦就辦;不是把事情壓著,等到媒體報導後才積極處理。
教育部則不能「自我感覺良好」,無視體罰仍存在的事實,應深入研究問題根源,全面檢討「零體罰」政策。990404
體罰案頻傳,老師家長都有責任
2010/4/4 下午 06:26:00
教育部長吳清基(如圖)認為,老師體罰不對,家長本身也有責任,孩子有不對行為,不能過度寵愛。(中央社檔案照片)
零體罰專題報導(2)(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4日電)台北市國小爆發教師連打學童9個耳光案,引發社會關注。教育部長吳清基認為,老師體罰不對,家長本身也有責任,孩子有不對行為,不能過度寵愛。
吳清基表示,他在台北市政府服務時,率領290多位校長宣誓拒絕體罰,對於北市發生上述體罰事件,他覺得很遺憾。
北市掌摑體罰案雖暫告一段落,但吳清基認為,此案留下一些可檢討的空間。他說,老師體罰不對,家長本身也有責任,不能說孩子被老師打,只有老師不對,孩子永遠沒有錯。
吳清基指出,孩子有不對行為,家長不能寵愛,要告訴孩子,以後不可以這樣,讓孩子重新出發,說不定以後的表現就是品學兼優。
不過,掌摑案的老師留下、學童轉學,部分民眾認為不合理。吳清基表示,老師留下、學生走人是不好,但有20幾名家長聯名表達對孩子的不滿,如果孩子留下來,壓力會很大;有時候換個環境,重新學習適應,對孩子是好的。
對於體罰案,吳清基期勉老師做好情緒管理,體罰是被禁止的,孩子不懂事,老師要用愛心與包容,多給孩子鼓勵;家長也要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多關懷在校園的學習狀況。老師和家長也應多互動、溝通,共同面對管教問題。990404
懲罰代體罰,管教轉彎更有效
2010/4/4 下午 06:26:00
面對調皮搗蛋學生,專家建議不妨轉個彎,用懲罰替代體罰,也可以達到管教效果。(中央社檔案照片)
零體罰專題報導(3)(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4日電)面對調皮搗蛋學生,不少老師認為體罰是最迅速有效方式,但礙於教育部零體罰政策,老師大感傷腦筋。專家建議不妨轉個彎,用懲罰替代體罰,也可以達到管教效果。
教育部期盼零體罰,達到愛心校園理想,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台北市以外的學校,體罰率並不低。
很多令人頭痛的學生喜歡騷擾其他同學,影響教學進度,也破壞校園和諧。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體罰可以迅速達到效果,但長遠來說,對孩子並不好。
他認為,喜歡騷擾同學的學生,大部分是體力過剩,要讓他們發揮精力,可安排參加晨間校隊練習,包括跑步、交步蹲跳等,除用運動讓他們發洩體力,也利用團隊方式約束學生。
他還建議,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或老師可以讓孩子感受不愉快的氣氛,或是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要求面壁反省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有些老師發放問卷給家長,勾選是否贊成體罰,作為體罰的依據。劉欽旭提醒,這些問卷都沒用。曾有家長自己拿著簽名的體罰同意書給老師,盼幫忙管教小孩;老師有次忍不住動手打小孩,沒想到家長卻跑來學校說,「我沒要你打那麼大力」。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懲罰不代表體罰,懲罰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大家休息,就不讓搗蛋的孩子休息;大家看電影,這孩子就不能看電影;大家下課,這孩子就不能下課等。
吳武典還說,懲罰學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變好,建議可以記「暗過」,就是學生犯錯以後,學校記過,但沒有公布名字,當某個時間內學生改過,「暗過」就可以取消,或以功抵過,都對學生有警惕作用。
教育部長吳清基一再強調,「沒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孩子的問題」,老師應該拿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用鼓勵的方式,期許孩子的行為改變,家長也應該每天撥出10至15分鐘,分享孩子心中的喜怒哀樂。
孩子是純真的,沒有孩子願意一直犯錯,大人們應該拿出更多愛心與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引導走上正軌。990404
花蓮縣教師會
97367
花蓮縣
吉安鄉慶豐村慶北一街237號
電話:03-854-6660
傳真:03-854-6660
劃撥帳號:06667308
網址:http://www.nta.org.tw/hta/
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antonia-wang/article?mid=6208
孩子,我不想教你當個奴才(作者:樂當幸福不良媽媽作者Antonia Wang,轉傳請註明出處)
國中一年級的時候,我的教室剛剛好在訓導處旁邊的轉角處,班上有一半的同學,不需要轉頭,就可以一邊上課一邊看到訓導處所有的動靜,訓導處的窗邊總有好大好大的一捆藤條擺在顯眼處,當訓導處有老師拿起麥克風廣播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總有人該要遭殃了。
會被教到訓導處挨打的同學,很多都是學校中所謂最壞的孩子,老師打不夠換訓導處打,訓導主任通常把同學叫來之後,沒講幾句話,就是一陣的狂打,藤條猛烈的揮動,在空氣中產生出咻咻的聲音,而每次重重的打在同學的身上時,即使不是當事人的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那樣的恐懼。
有一次一個家長被請到訓導處,那個家長看到自己的兒子站在訓導處的一角,馬上拿了棍子一陣亂打:『他奶奶的,老子花錢養你這個臭小子,竟然不學好,什麼不學給我學打架、混流氓,老子今天非打死你不可!』,那個爸爸越打越誇張,後來連辦公室的椅子都拿來砸了,讓所有的同學幾乎都跑去圍觀,我想,他的兒子當下一定很想乾脆就這樣死了算了吧!?
多年之後,我在很奇特的因緣之下讀了政治,讀政治的過程讓我整個思維受到很多的震撼,在修習政治思想學的時候,我的教授是一個鄉音很重的教授,老實說他說話的口音我聽都聽不懂,只知道那本書他唸了二十五年,如果考試作弊照抄絕對會被發現。
因為聽不懂老師濃厚的鄉音,所以上課的時候我都在長髮下藏耳機聽音樂,然後把書當成小說看,那時候的我才發現,儒家的思考之所以可以流傳這麼久,不代表它是好的思想學,而是,它是所有統治者最愛的學說,因為孔子的儒家思考,就是在教一個人當個趁職的『順民』。
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在教人民不要突破那個階層制度,要守自己的本分,人不是生而平等的,階級是不能打破的。
我在想,如果我是君主,我也會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因為只有人們乖乖的不反抗,安安分份當個低下階級,我與子孫的地位才會永遠不受威脅。
現在的我,當了母親,我常常看到許許多多的書籍,在告訴父母如何教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我也常常看到很多的補習班標榜著要培養未來的領袖。
然而,我卻依然覺得這整個社會,要求的不是在培養孩子當個領袖,甚至不是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一個人,而是我們努力的在教導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趁職的『奴才』。
當一個主子買了一個奴才時,要的也不過是這個奴才要聽話、要乖、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有耳無嘴、叫了就要動、說一次就要懂、不可以質疑主子、不能跟主子頂嘴、奴才不聽話就打、奴才不乖就罵、不需要說出自己的情緒、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凡事要忍耐、不能決定自己的喜好、看主子的臉色過日子、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的事情不要管,雇主可以對奴才有意見、奴才不能有自己的意見,雇主可以犯錯,卻不能被質疑。
然而,我們不也是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嗎?
我們要孩子聽話、要乖、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有耳無嘴、叫了就要動、說一次就要懂、不可以質疑長輩、不能跟長輩頂嘴、孩子不聽話就該打、孩子不乖就該罵、孩子不需要說出自己的情緒、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喜好、孩子要懂得看大人的臉色過日子、凡事要忍耐、孩子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讀書),其他的事情不要管,父母可以對孩子有意見、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父母可以抽煙、罵人、打小孩,孩子卻不能抽煙、罵人、打人。
一直以來我以為孩子乖、聽話、不吵不鬧就是一個很棒的孩子,這樣理所當然的教育方式,這樣理所當然的標準,卻沒有人去質疑到底我們在教的是一個奴才還是個領袖?
孩子兩歲半了,她意見變得非常的多,很多的事情都想要跟父母唱反調,常常讓我幾乎耐心全失,然而,我卻想著國中時候,那樣看著別人挨打的恐懼,時時刻刻的提醒著自己,別用這樣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因為恐懼而成為一個乖巧的奴才。
就如同我們這些媽媽常常跟孩子說的:『你不需要乖乖的聽話,但是要懂事。』,而我們當母親的也不需要打孩子,但卻要想盡辦法讓他們真正的『懂事』
有一次,寒流來的冬夜,女兒堅持在沙發上換尿布,而Benson卻堅持抱她到床上換尿布,女兒不從的大聲哭鬧,Benson抓住孩子打了兩下屁股,女兒哭著大喊:『我要躺那邊換屁屁!』,Benson說:『不行!我說這裡就是這裡!』
那時候的我走過去,要求Benson對女兒道歉,因為我贊同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意見,Benson除非有生命的危險,絕不可以強迫孩子的意願,而且,不管如何,打人的人就是不對,就該道歉,不管他是父親還是長輩或是高官,都必須要為打人付出代價。
在家的我,常常跟孩子爭辯不休,兩歲半的她有時候要我去某個地方、做某些事情,我都會跟她討價還價,她表達她的情緒與意見,我也表達我的情緒與意見,我不想被她控制,我也不想委屈自己,更不會想要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即使她話懂得不多,在我家每天就像在辯論會般的熱鬧’。
我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把孩子當個大人在對待,她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要自己去承受那些後果,我努力的尊重著她的意見,我努力的引導她自己去思考,我努力的抱著她走在路上跟她說每一件事情,我努力的讓她『懂事』,並欣然的讓她挑戰我的一切。
我常想無論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從來沒有在真正完完整整的民主體制下成長,我們被逼著去學習當一個『順民』,我們被逼著去當一個不需要質疑的人,我們被政治人物教育著『不談政治才是高尚』,卻不去質疑為何要去遵從那些『沾了滿身政治的政治領導人』?
因為不懂政治,就不會質疑,也不會懂得該反抗與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就不會危急到威權領導者的地位。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著要乖乖、要聽話、要往東就往東、叫往西就往西、不吵不鬧、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有耳無嘴、叫了就要動、羞於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情緒、不要管政治、孩子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讀書),其他的事情不要管,我們被教育成一個順民,一個好用且懂得忍耐的奴才。
然而,當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有自己的路、有成就、當一個領導者、當一個領袖時,卻忘了,所謂的領袖,就是不願意忍受現狀、敢挑戰制度、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敢去思考、敢去質疑,敢去發覺、敢去挑戰環境、敢去打破傳統、敢不聽話的去走自己的路、敢去夢、敢去想、敢去領導別人、懂得政治、懂得商業、懂得佈局的人。
這些用在領導者身上該有的特質,如果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同時被擁有,就會被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乖且沒禮貌的孩子。
現在當我看著孩子倔強的堅持自己意見時的臉,我好想告訴孩子。
親愛的孩子,妳的母親我是被要求當一個乖孩子長大的,多年來,我在意著別人的想法、被要求聽話、被要求忍耐的成長,這一路來我一點都不自在,一路跌跌撞撞的走過。
因此,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母親我,雖然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妳成為一個領袖,但是,身為妳母親的我,會如此的警惕自己,千千萬萬,別把妳教成一個稱職的奴才。
(作者:樂當幸福不良媽媽作者Antonia Wang,轉傳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