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體罰的新挑戰─被寵溺兒童症候群
更新日期:2009/06/09 09:48
零體罰實施屆滿兩年,《親子天下》走訪學校及家庭發現,當今家長及老師面臨最大的難
題是:不會管教。管教也出現了M型化現象,一端是管教過當,另一端卻是驕縱寵溺,親
師集體陷入「管教失能」的焦慮。面對零體罰的教養新挑戰,親師需要重新學習「民主威
權型」的管教方法,也就是帶著「愛的管教」。
根據親子天下網站的調查,家長認為管教小孩最大的困難,在於共同教養者(父母、教師
、公婆)價值觀不一致,對於什麼是「適當的處罰」,家長和老師的態度不一致,老師動
輒得咎,怕父母嗆聲,乾脆放棄管教。
而父母知道不能打罵小孩,卻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加上媒體和網路大量曝光價值觀混淆
的訊息,造就這一代孩子成為需索無度、缺乏責任感的「被寵溺兒童症候群」。他們受到
高度保護與關愛,卻仍然不快樂、焦慮和憤怒,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被診斷為情緒障礙,
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
面對零體罰時代所帶來的管教挑戰,父母及教師都需要重新學習新態度,與新的方法。研
究顯示,教養孩童歷程中,同時需要父母的溫暖與控制。研究也証實,高度溫曖、高度控
制的「民主威權型」父母,對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合理回應,對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合理的
要求,提供明確的期待及規則。如此才能培養出有正向社會人格及成就的孩子。
帶著愛的管教,是新一代父母與老師必須要有的基本知能。在進行愛的管教時,專家建議
父母,先破除兩個迷思,迷思一是:「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在教養的優先順序上,父
母要學會「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迷思二是:「孩子的表現不是父母的成就」,不
論是成績、才藝、乖巧、禮貌..,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只會造就親子間沉重的壓力,往往
也讓管教更複雜、流於情緒化。
專家也同時建議,愛的管教,先從三個前提開始。前提一:傳統價值並沒有改變,改變的
是學習的歷程。看似八股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些文化裡的「終極價值」並沒有、也不
應該改變。道德、信仰與價值,仍是引領孩子終其一生得以安身立命的「指導綱領」,值
得父母殷殷叮囑,時刻看管。
前提二:讓孩子接受「責任」,而不只是「責備」。很小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放手讓他做一
些小小的決定和選擇,並且學會為自己選擇的後果「負責任」。
前提三:管教者立場一致,才能事半功倍。父母之間、或是教師與家長,乃至於隔代照護
的長輩,對重要的價值主張立場一致,才是品格教養最好的環境。如果沒有嚴重不適任的
疑慮,家長都不值得和學校「作對」。而應和教師站在同一陣線,信任老師的管教與專業。
零體罰的新挑戰─被寵溺兒童症候群
2/11/2010 01:27:00 上午 |
標籤:
教育議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